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属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本文研究区位于白云凹陷南部,面积约为4000km2,研究目的层ZHSB6层序位于珠海组地层的上部。在ZHSB6、ZHSB5层序界面解释的基础上,加密到1×1网格并反复修善解释界面,并提取SQ6内部均方根振幅属性。通过工区内5口井的数据结合波形分析,工区内砂体主要分为三类:Ⅰ类砂岩(砂岩速度小于泥岩速度),Ⅰ类砂岩为分选和磨圆非常好、不含杂基等孔隙充填物的干净砂岩,如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道砂等,是深水油气勘探中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是本次论文研究的重点砂体;Ⅱ类砂岩(砂岩速度与泥岩速度基本相同);Ⅲ类砂岩(砂岩速度大于泥岩速度)。对工区内五口井进行人工合成记录的制作,并通过波形分析、速度分析进行调整,使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道德振幅与波形相匹配,制作岩性柱状图。结合测井数据,GR曲线制作沉积相综合柱状图,使岩性、物性可以明显的显示。单井沉积相分析结果为:W18井在SB21界面之上时,岩性主要为混积陆棚亚相泥质灰岩、泥岩,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宽缓的弱振幅。SB23.8界面与ZHSB6界面之间的井段,岩性主要为泥岩、粗砂岩、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砂岩砂质较为纯净,向下泥质含量减少。W13-2井岩性以泥岩为主,夹有少量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层。主要沉积环境为外陆棚亚相、水动力条件稳定、沉积物质供应匮乏环境沉积,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宽缓弱振幅的特征。结合地震线描、波形分析和单井沉积相分析成果有效的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分析古水流方向。ZHSB6层序内部发育2支主水流体系,物源方向为北西-南东向。W35井岩性主要为泥岩并夹有薄层粉砂质泥岩,泥岩整体较纯净,在MFS18.5界面附近砂质增加。GR值较高,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环境沉积。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低频弱振幅特征。W16位于研究区域中部。SB21界面与SB23.8界面之间,岩性主要为泥岩。GR曲线为指形,为水动力条件稳定、沉积物质供应匮乏的外陆棚亚相环境沉积。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为低频宽缓弱振幅特征。对ZHSB6层序进行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结合波形分析,对均方根属性上不同颜色进行分析,对砂体进行圈定,通过砂体扩边解释,分析沉积体系,较好地展示沉积体内骨架地层分布及其平面分布形态。层序内部形成了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海陆交互相-斜坡扇的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