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近些年,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引发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凸显,其中,环境治理和公民的环境抗争行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政府实践层面都受到极大的关注。由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及其带来的后果十分恶劣,以往对于环境抗争的研究多集中于群体性暴力事件的遏制、疏导、管控机制研究,而忽略了其中仍有一部分属于“被批准的抗争”——依法环境抗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要从环境抗争管控转型为环境抗争治理,其主要途径就是鼓励、引导公民依法进行环境抗争。因此,有必要单独对依法环境抗争加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梳理出引发公民环境抗争的两大主要内在动机,即基于理性范式的利益动机以及基于认同范式的价值动机,并以此作为主要研究框架,结合价值-信念-规范理论、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对目前中国公民依法环境抗争的动机展开定量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3)、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财政年鉴等微观和宏观数据,本文首先实证了公民依法环境抗争行为存在利益和价值两大动机,且利益动机仍然占据主导位置。接着,为进一步分析利益动机的作用机制,本文从利益受损风险及其风险感知的角度验证了“环境认知—环境风险感知—依法环境抗争”的中介模型,同时发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满意度会正向调节环境风险感知对依法环境抗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引导公民依法开展环境维权抗争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第三章为研究设计,主要阐述了模型的构建及其依据,实验数据来源和变量的选取与处理;第四章对依法环境抗争的动机及利益动机的作用机制展开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第五章总结了数据分析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