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语文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二者更好地融合,是近几年语文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比较热的话题。笔者以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通过对当下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及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选文在内容上,以思想精神类的非物质文化为主;在数量上,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文篇数在总选文篇数中所占比重少,且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种类偏少;在体裁上,以古诗词文言文居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均有所欠缺。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到位,只能依靠散落在语文教材中的少量的传统文化内容,采用简单记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阅读量不够,文化底蕴较差。针对笔者研究所发现的这些问题,本文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延伸三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建议。在教材编写方面,教材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其编写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还要兼顾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教材编写建议,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诗词和文言文等蕴含传统文化元素较多的选文进行重点研究、深入挖掘。同时,教师需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在课外延伸拓展方面,笔者建议形成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等多方位为一体的立体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