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008-2014年“90后”媒介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作为指称出生于1990-1999年之间人群的代名词,近年来频频出现于新闻媒体上,这些数量庞大的报道正在建构着“90后”的媒体形象。“90后”作为“80后”的衍生词,其刚进入媒体视野时,和“80后”一样曾被大量的负面报道包围。2008年作为“90后”的成人元年,大批“90后”开始走入大学,迈向社会,成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大众传媒上逐渐拥有了话语权。文章绪论部分对研究缘起和目的进行概述,将有关媒介形象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国内方面主要集中在对传播者媒介形象的研究,而对如群体、社会组织等被传播者的媒介形象研究尚未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本文选取中国共青团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4年的所有以90后为报道主体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中国青年报》所呈现的“90后”形象与网络上曾流行的“脑残”、“非主流”等评价并不符合。《中国青年报》呈现的“90后”媒介形象多是中性、积极,负面报道较少。但是报纸对“90后”的报道过多的集中在在校学生群体,忽视了对其他“90后”群体成员的关注,此外报纸的报道倾向过于明显,很多报道有以偏概全的毛病,例如对“90后”新生代工人的报道以负面、消极为主,容易造成读者的刻板印象。《中国青年报》在呈现“90后”媒介形象时存在偏差,不利于“90后”群体的我认同,容易引起群体成员的模仿追随,造成认知混乱,阻碍其于社会及其他群体间的良性互动。因此《中国青年报》在呈现“90后”媒介形象时,应权衡其社会引导功能与客观公正性二者的关系,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眼球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悬念意识被电视节目策划者引入到了电视剧之外的电视节目策划中。它们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建立在已知的、过去时的基础之上的 ,一种是建立在
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也促进了早期幼儿教育的改革。幼儿阅读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的是幼儿借助图片
本文运用蒙太奇表现技巧 ,结合实例对其在电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提出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所适用的电视教学形式以及创作方法。重点阐述了在电视教学中如何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垄断主义盛行,面对强大的各行业独裁及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一度经营困难,他们并没有追求发展的主
<正>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一项头对头比较替格瑞洛(ticagrelor)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应用的研究——PLATO(抑制血小板与患者转归)研究结果公布,引
本文在关怀老年人的理论基础上,对老年人厨房用品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明确老年人厨房用品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确定出定位准确、易识别性、安全性、简洁性与易
<正>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称为"更难就业季";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
<正>随着引入翻转课堂实践的学校越来越多,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给中职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们被认为是打开"未来教育"的一把钥匙。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利用微课
目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以观察益气润肠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在治疗前一周和疗程结束后一周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