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清代小说(以清代前中期小说为主)中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想象性描述的研究,还原清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实存,即男性作家的想象性建构。回到文本重新思考男性作家为女性"代言"的真实目的,以及这一"代言"背后所隐藏的作者个人的自我想象与家国想象。除绪论外,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围绕"记忆、想象、历史"这三个关鍵词展开,以"纪实性"忆语体散文与幻想型虚构作品为例,探索"想象"的内涵。想象是一种认知和了解世界的方式,通过对个人记忆或是集体历史的筛选、过滤乃至重构,来建构"我"所认识的世界。解读想象即能解读自我或他人的意识。较之女性的真实存在,解读男性如何想象女性,或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以及作家个人认知世界的方式。第二、三两章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以及女性在进行这两种角色的转换时所遭遇的困境,并在论述过程中,比对了男性作家个人对女性角色的想象与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想象之间的微妙差异。首先,指出清代小说对于女性家庭角色的想象,一方面秉持了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对妇女的规约;另一方面,又允许女性保有一定的才学与个性,这正是作家不自觉地徘徊于集体意识与个人对社会的批判意识之间的文本表现。其次,分析了清代小说中频繁出现篡夺夫权的悍妇、妒妇与取代父亲的寡母形象的原因。指出男性作家通过对这些"反常"女性角色的想象性重构,来消解内心由于女性的"僭越"所带来的不安。最后,阐释了小说中的女性为何会在出离了家这一内部空间,获得社会角色身份时,遭遇困境。以及男性作者为解决女性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转换之间的矛盾冲突,重构女英雄、女侠、女性帝王等的情爱观、贞节观,使小说中的女性主动放弃自己的社会角色,回归家庭的方式。第四章则将重点放在男性对女性(主要指闺秀)生存活动空间的想象上。这些空间由内到外,依次为闺阁、花园与围墙之外的广阔空间。在这三个女性专属或非专属空间中,男性作家最乐意描写处于内外之间的花园,而对闺阁与广阔的外部空间则往往欲言又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性之间的某种禁忌。论文正是通过分析小说中男性作家对不同女性空间的描述差异,来解读男性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与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第五章则将研究视角转向两性关系之换位体验,以《镜花缘》、《续镜花缘》、《再生缘》等作品中的易装情节为切入点,分析同一事件的男性叙述与女性书写之间的差异。进而明晰男性的女性想象承载的更多的是男性的自我想象与家国想象,至于是否传达了女性声音则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内。以往的研究多欲从清代小说(尤其是晚清小说)中寻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滥觞,而忽略了这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塑造的,陷入对清代小说中的女性做单纯的性别社会学阐释的怪圈。本篇论文意在提供一种研究清代小说或是女性形象的新思路,从文本出发,结合心理学、叙事学、历史学、艺术史等研究方法,更好地走近小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