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走出去”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4.5万家,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0%以上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国际化给企业带来一定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同时,也迫使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制度环境以及非市场挑战,对于实现制度嵌入和海外生存提出了更高的合法性要求。作为特定的非市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帮助新兴经济体企业克服母国制度缺失以及外来者劣势,提升在东道国市场的合法性。此外,通过不同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可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进而促进企业海外生存和整体价值创造。随着全球与区域环境的动态化、复杂化,中国企业在实现国际化并跑和领跑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自身资源和能力、战略动机等内在因素外,更需要关注外部制度环境引发的非市场挑战以及多重制度要求。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制度逻辑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视角,围绕“中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这一核心议题,探讨了三个潜在的关键问题:(1)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机制(即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组态分析);(2)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决策;(3)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及其绩效影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丰富并完善国际商务领域有关市场战略和非市场战略整合研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子研究一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机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该部分围绕“是什么因素驱动跨国企业履行积极的社会责任战略?”问题,探究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实现高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型和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企业、制度、行业和利益相关者等不同层次,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了国际化进入模式、母国制度逻辑嵌入、东道国制度环境、行业竞争、非政府组织等五个因素的互动关系以及“联合效应”,识别并提炼了三种实现较高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构型:全球整合型社会责任、本土嵌入型企业社会责任、母国导向型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对相关组态进行理论解释并结合华为、海信、中国有色矿业等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为本文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维度划分以及后续子研究开展提供坚实的现实依据。子研究二是“国际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研究”,该部分在对国际化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理论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并探究国际化(国际化范围、国际化节奏、国际化速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反应性社会责任&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影响机制。具体解决以下子问题:(1)随着国际化地理分布的多元化,企业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认知地图”趋同;(2)随着国际化扩张轨迹或规律的变化,企业如何进行社会责任决策,有效平衡利益相关者—企业权力关系;(3)随着国际化扩张规模的快速变化,企业如何发挥具体社会责任实践实现外部合法性与内部效率最优均衡的非市场优势。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范围与反应性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国际化节奏与战略性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国际化速度分别表现出对反应性社会责任和战略性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制度场域边界(制度顺差&制度逆差)和CSR扩散效应(CSR行业密度)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发现:制度顺差、制度逆差分别对国际化范围与反应性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制度顺差强化了国际化节奏与战略性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制度逆差、制度顺差表现出对国际化速度与反应性社会责任和战略性社会责任正相关关系的促进作用。CSR行业密度弱化了国际化范围与反应性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而随着CSR行业密度的提升,国际化节奏、国际化速度与战略性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会得到强化。以上研究结论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非市场挑战与多重制度要求,以及不同的社会责任决策差异。子研究三是“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及其绩效”,该章节在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必要性和动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三种类型的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广度战略协同、深度战略协同、交叉战略协同。基于“战略协同—合法性—企业绩效”的逻辑链条,本文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对企业绩效、合法性(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的正向影响,以及内部合法性和外部合法性在战略协同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研究主要在三方面对中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做出创新和理论贡献:第一,通过对国际化、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理论维度界定和区分,揭示中国企业国际化非市场挑战的复杂性以及社会责任决策的本质差异,突破以往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中单一维度的片面性。本文以具有国际化行为的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复杂性等考虑,强调企业国际化范围、国际化节奏以及国际化速度在制度环境以及制度要求方面的差异,进而引发企业表现出对非市场挑战和多重制度要求不同的社会责任决策。此外,不同于以往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单一的整体概念,本文在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和维度研究文献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明确跨国企业两种典型的社会责任:反应性社会责任和战略性社会责任,进而深入刻画不同制度情境下企业单一实践活动不同维度的本质差异。通过对本研究国际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关键变量维度的理论区分,可以进一步深入剖析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复杂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制。第二,基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现实情境,提出并论证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及其绩效影响的核心论点,拓展并丰富了国际商务领域有关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整合研究的理论体系。国际化不仅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单一方向的因果关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潜在的战略协同效应。本文从母国制度环境缺失与全球多重制度环境嵌入、国际化战略动机动态变化以及全球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动态融合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实现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协同的必要性和动机。进一步区分了广度战略协同、深度战略协同、交叉战略协同三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通过对主流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本文基于“战略协同—合法性—企业绩效”的逻辑主线,深入分析并论证了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协同的价值效应。该研究结论拓展了“中国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这一核心议题的理论范畴,有助于深入探究跨国企业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整合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第三,采取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识别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机制,通过整合定性与定量研究范式,实现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创新。本文在对国际商务和战略管理领域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纳入本文的研究方式中,进一步深入探究了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社会责任不同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以及“联合效应”,这是对以往仅关注单一影响因素之间“自变量—因变量”二元关系的完善。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本文识别并提炼了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组态和路径,辅之以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为后续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的理论区分以及相关子研究开展提供坚实的现实支撑。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相互补充,可以解决原有关于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保证本研究结论的权威性。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斗争精神的重要性,斗争精神贯穿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过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在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并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精神密码与重要法宝。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基本精神底色,也是固有的精神特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作为斗争实践凝练而来的思想精华,必然也会随中国
太赫兹波因具有光子能量低、相干性高和穿透性强等优点,在公共安全、宽带通讯、生物医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难以获得主动高效的太赫兹调控元器件仍然是制约太赫兹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人工超材料强大的电磁操控能力和丰富的设计自由度,利用超表面与半导体微结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光控太赫兹器件在实现超快振幅调制、大范围频率调谐、动态演化过程操控以
本论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运用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研究光杆名词和“一量名”形式的指称和表意功能。重点在于对语言形式与指称功能之间的关系、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主要观点如下:指称形式和指称功能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光杆名词和“一量名”形式能够自由表示不同的指称功能,但同时它们也有各自能够表示的典型和非典型指称功能。在表示同一指称功能时,两种形式都有能够独用或者互换
农民综合合作社(简称综合社)作为提升农民组织化的重要载体,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专业社)更具比较优势,在现今过剩时代的再小农合作化趋势下,其发展具有必然性,虽已成为明确的国家三农政策导向,但体系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且面临困境。本文拟对综合社体系的基础制度和演化路径进行总体性设计,对实践中的制度创新和变迁提供一种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一)基于国内外综合社体系的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发展不仅关系到全国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还关涉到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因此,研究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之一是社会公平正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人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以及细菌和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菌群紊乱对RA发生发展的影响,寻找改善RA发生发展的可能途径。探究筛选出的差异菌的代谢产物——丁酸的作用。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丁酸钠对RA模型鼠的治疗作用,以及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
自朝鲜战争交战双方代表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之日起,朝鲜半岛一直处于一种基于停战协定而不是和平协定的临时休战状态。近七十年来,朝鲜半岛停战机制作为冷战“遗留”的产物,在维持朝鲜半岛南北分治,防止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方面虽然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作为对朝鲜半岛局势变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美朝关系却并没有伴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得到实质性的缓和。90年代初期“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至今
产权与治理是一对伴随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而不断演进的社会关系。因地生利、因利而异、因异而乱、因乱而治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权治理的基本路径。以公共林地为代表的公共产权扮演着影响乡村社会内部秩序的双重角色,即一方面,围绕公林进行的各类生产经营实践成为了构成并维持乡村内部公共内聚秩序的产权基础;另一方面,乡村社会成员围绕公林的用益实践导致了不同形式的利益分化与社会冲突,公共山林长期了成为村寨社会中的“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学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总结。他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就是这一学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对儒学思想的认识,核心便是儒学道统中的中道思想。所谓“中道”,指的是完全符合道,没有不符合道的情况。他认为时代世变与学术上的空虚与俗论密切相关,并力图清理出偏蔽,试图通过“中道”的树立,为“治道”的实现建立学术基础。王夫之对宋明理学主题的理解,得出了重新建立起儒学的“中道”思想的结论,他批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