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由于外界机械性损伤造成,产生原发性损伤,随后原发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机体生化反应进而产生继发性损伤。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周围逐渐恢复,形成胶质瘢痕,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修复能力,故损伤部位存在神经功能下降。为了降低继发性损伤对机体的损害,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机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神经元遭到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迅速活化分裂增殖,树突增多,成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属于层粘连蛋白,在细胞迁移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核因子-κB(nulear factor-κb,NF-κB),是细胞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在脑损伤后反应性胶质细胞中被激活,其p50/p65二聚体活性位点得以暴露,转入细胞核中,启动下游基因转录,p50/p65二聚体中p65是启动相关反应的关键蛋白。有相关研究证明,由炎性肠炎发展成直肠癌的病人体内,其NF-κB激活水平与netrin-1表达上调水平呈正相关,但是NF-κB与netrin-1之间关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鲜有报道,尤其当中枢神经受到损伤,netrin-1与NF-κB信号通路之间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故本实验旨在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及体外细胞划痕实验,探讨netrin-1和NF-κB在脑损伤神经修复中的可能作用。第一部分大鼠脑损伤星形胶质细胞netrin-1与NF-κB通路的关系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研究星形胶质细胞netrin-1与NF-κB通路的关系,探讨其对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 h,1 d,2 d,3 d,1 w,2 w,3 w,5 w,7w,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损伤皮层区域不同时间段netrin-1,GFAP及NF-κB的表达变化,选取netrin-1表达量最高的时间点,利用免疫组化荧光标记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损伤皮层附近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损伤部位GFAP及netrin-1表达逐渐增加,核内蛋白抽提物中p65亦逐渐上升,并于损伤两周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检测可见,损伤2周后,大鼠脑皮层损伤区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肥大,netrin-1表达水平增加,p65在核内表达增多;损伤附近区域,p65核转位明显增多,netrin-1表达升高。结论在大鼠脑损伤模型中,随着损伤时间推移,netrin-1表达变化与p65核转位具有一定关联性,可能共同参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第二部分NF-κB抑制剂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迁移影响目的研究NF-κB抑制剂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划痕损伤模型,分为实验组(NF-κB抑制剂PDTC组,5?g/ml)及对照组,损伤后12h、24h、48h、72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细胞迁移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etrin-1、GFAP及p65表达变化。结果在划痕损伤后,实验组细胞迁移速度缓慢,可见较为清晰的损伤边界;而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迁移变化明显,损伤边界渐模糊,并渐呈融合现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GFAP及netrin-1表达与核p65表达变化呈现相似趋势。结论NF-κB抑制剂PDTC抑制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迁移,不利于修复划痕损伤;并且,netrin-1及GFAP表达与p65核转位在实验组中均呈现减弱趋势,提示星形胶质细胞NF-κB调控netrin-1表达可能参与脑损伤后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