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辅助生殖技术对胎儿宫内生长轨迹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材料和研究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200例,其中ART受孕单胎妊娠(包括常规IVF和ICSI)100例,同期自然妊娠单胎活产的孕产妇(SC组)10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匹配。纳入标准:既往月经规律、单胎、足月、活产;排除标准:新生儿畸形、孕周不明确、合并孕期并发症的患者。在特定孕周,比较两组胎儿头臀径、头围、腹围的大小;比较出生后新生儿体重、体重指数、胎盘质量、胎盘质量/新生儿体重。 2.我院产科2014年全年共出生2479例单胎、145例双胎、2例三胎活产儿。根据受孕方式将单、双胎妊娠分组。其中单胎分组:ART组(包括常规IVF和ICSI)151例;SC组,以1:2配对、年龄匹配方式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单胎自然妊娠302例。同样,双胎按受孕方式也分为两组:ART组(89例);SC组(56例)。比较单、双胎两组之间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是否存在差异。 3.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后单胎活产的临床资料3961例,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单胎活产2632例(fET组);冻融胚胎移植单胎活产1329例(FET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单胎活产新生儿1500例(SC组)。比较FET组与fET组、FET组与SC组的新生儿结局。 结果: 1.与自然妊娠胎儿宫内生长指标相比, ART胎儿孕早期顶臀径显著减小(6.88±1.10 vs.7.23±0.98,p<0.05),但在宫内孕26周时,头围显著增大(24.30±0.90 vs.23.74±0.93,p<0.01),腹围在孕22周、26周、32周均显著增加(19.85±1.05 vs.19.26±1.22,p<0.01;22.15±1.23 vs.21.48±1.65,p<0.01;28.37±1.99 vs.27.65±1.85,p<0.05),胎盘厚度在孕26周显著增加(3.00±0.45 vs.2.76±0.42,p<0.01)。ART组新生儿体重指数减小(25.38±2.25 vs.26.05±2.36,p<0.05),胎盘质量/新生儿体重显著增大(0.17±0.03 vs.0.16±0.03,p<0.05)。 2.单胎妊娠中,ART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增加(9.9%vs.4.0%,p<0.05;6.6%vs.3.3%,p<0.05);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增加(21.2%vs.8.3%,p<0.05;11.9%vs.5.3%,p<0.05)。双胎妊娠中,ART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aOR2.8;95%CI,1.1-6.8;p<0.05);新生儿28-32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比例、转新生儿科比例增加(aOR3.9;95%CI,1.3-12.5;p<0.05;aOR3.3;95%CI,1.1–10.4;p<0.05;aOR2.6;95%CI,1.6-4.4;p<0.01)。 3.与fET组相比,FET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增加(3329.52±553.95 vs.3247.89±508.00,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减小(aOR0.8;95% CI,0.6-0.9;p<0.05;aOR0.8;95% CI,0.6-09;p<0.05),巨大儿发生率增加(aOR1.9;95% CI,1.5-2.3;p<0.01)。与自然妊娠组相比,FET组平均出生体重减小(3329.52±553.95vs.3388.89±461.00,p<0.05),早产、巨大儿发生率高(aOR2.1;95%CI,1.6-3.9;p<0.01;aOR1.7;95% CI,1.2-2.4;p<0.01)。 结论: 1.辅助生殖技术影响胎儿宫内生长轨迹; 2.与自然妊娠相比,试管婴儿的妊娠结局不佳; 3.冻融胚胎移植的单胎新生儿结局优于新鲜胚胎移植,但FET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