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消除农村地区贫困的有效方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着资金紧缺、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以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研究其融资难问题,重点就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具备可操行及创新性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成果等,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前提。其次,详细介绍了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发展体量、组织结构、融资额度、融资资金来源、融资用途、融资周期、融资抵押担保形式等。随后,基于文献归纳法和访谈咨询法确定问题调查指标,选取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过度依靠政府及银行;融资服务效率低下,缺乏信息化融资服务平台;融资额度难以满足发展需求,金融机构融资意愿较低;融资贷款产品创新力度不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状况不匹配;融资担保抵押形式较少,新型抵押担保形式普及率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不足,受发展意识所制约;涉农惠农融资政策缺乏引导性,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意愿低,融资门槛高。同时,为深入了解融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融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体系包括融资渠道、融资服务、融资政策、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融资抵押担保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下属的19个二级指标,经过层次分析法建模结果得知,上述5个一级指标对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结果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307,0.111,0.091,0.138,0.353。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实证建模结果,结合国外合作社的操作经验,提出一些具备创新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积极使用网络融资方式,扩充资金渠道;构建融资贷款信息化平台,提升融资服务效率;完善涉农扶持奖惩标准,提高融资政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加强融资产品的创新,接受符合合作社特征的抵押担保形式。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展望,包括:探究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网络融资模式以及农产品期货营销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