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凭借一套科学的练习系统来完成。而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系统编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过程效率的高低。练习系统在本研究中特指选文中和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既承载着语文的课程内容,又是保障语文教科书实现其价值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促进语文教科书从“教本”向“学本”的转变,关键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从基于语文教科书的教与学转向基于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教与学。为此,如何构建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质量的理论框架,成为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的关键。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两者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个案研究、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建构了适用于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分析的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包括: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和内容领域三个维度,且每个维度又分别有四到六个具体的分析要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此框架,选取沪教版小学三~五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共六本教科书作为样本,对这些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归类分析,包括对选文中和综合练习中两个部分的学习活动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中的学习活动分布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维度方面,依次侧重于“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方面,依次侧重于“理解”、“应用”、“记忆”;内容领域方面,侧重于“阅读领域”,其他内容领域所占比例较少。在综合维度上交叉分析中,学习活动的分布较符合其分布规律,如符合“记忆事实性知识”、“理解概念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的规律;识字与写字领域侧重“记忆事实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阅读领域侧重“理解概念性知识”、“记忆事实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等。各年级在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和内容领域上的分布差异不明显。第二,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在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除了在知识维度方面,事实性知识所占比例大于概念性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方面,“记忆”这个认知过程所占比例最高,知识维度上学习活动分布呈现年级差异以外,其他特征与选文中的学习活动大致相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还综合文献分析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学习活动以及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针对选文中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各类知识分布的比例,重视概念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提高元认知知识在学习活动中的比例。第二,增加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重视“分析”水平的学习活动的优质设计,增加“评价”、“创造”类高水平学习活动所占比重。第三,拓宽学习活动在内容领域上的分布,增加“识字与写字”领域的学习活动,增加与选文密切结合的小练笔活动,提高“综合性学习”领域所占的比例。第四,年级间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层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加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比例,增加“分析、评价、创造”水平类的学习活动,内容领域,减少“识字与写字”领域的学习活动,增加如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高思维水平的学习活动。第五,体现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针对综合练习中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除与选文中第一点、第五点策略相同以外,还有三点策略,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学习活动设计凸显综合性,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第二,要按照认知水平的层级来设计学习活动,由记忆类水平的学习活动逐渐过渡到创造类水平的学习活动。第三,内容领域与知识维度、认知维度紧密结合。本论文还开展了个案研究,以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为指导,单元目标、教学目标为导向,随机各选取四年级第一学期选文中和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对其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分布状况存在优势与不足,运用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对个案中的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