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的创造力水平与其对创造力本身的认识有关。以往关于认识论信念和创造力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二者相关关系的探讨,而较少关注认识论信念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运用短期干预的方式改变学生的认识论信念,进而观察认识论信念改变对创新造成的影响。实验一从阅读他人经验的角度干预学生的认识论信念。实验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年龄在13-14岁之间,共120名。实验设计为2(阶段:前测阶段、后测阶段)×4(组别:对照组、控制组、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和创新观干预组)的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后三组被试阅读同种主题但不同内容的文章,阅读后,他们完成所读文章对应的问题。结果显示:(1)在现实问题解决任务的适用性得分上,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控制组;(2)在AU任务的新颖性得分上,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创新观干预组;(3)无论在现实问题解决任务上,还是在AU任务上,创新观干预组的创造性得分都未显著高于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实验二从反省抽象的角度干预学生的认识论信念。实验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年龄在13-14岁之间,共108名。实验设计为2(阶段:前测阶段、后测阶段)×4(组别:对照组、控制组、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和创新观干预组)的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控制组回忆本周做的事情,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回顾自己改变观点的经历,创新观干预组回顾自己提出新观点的经历。结果显示:(1)在AU任务的新颖性上,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的得分比控制组更高;(2)在现实问题解决任务的适用性上,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和创新观干预组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3)无论在现实问题解决任务上,还是在AU任务上,创新观干预组的创造性得分都未显著高于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认识论信念干预对创新表现的影响随创新任务的类型不同而不同。在AU任务上,它主要影响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的新颖性;在现实问题解决任务上,它主要影响干预组的适用性。(2)创新观干预组和一般认识论信念干预组在现实问题解决任务和AU任务上的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亦即认识论信念干预不具有领域具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