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是摸清农业信息化底数、引领农业信息化方向、明确农业信息化效益的重要手段,探索科学合理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模型和方法一直是一个难题。本研究以目前我国和各省农业信息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业信息化评价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指标筛选模型建立了科学、简洁、完备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组合模型,同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最后开发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系统。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1)界定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基于农业系统论、信息学和经济学理论等,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即农业信息化是指围绕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通过优化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夯实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信息产业,促进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等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普及与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和过程。(2)基于指标筛选模型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指标设置易出现的随意、冗余、交又及指标过剩的问题,构建了指标筛选模型。通过指标海选、定性筛选和定量筛选三个步骤,最终选择出了包含就绪度指数、信息技术应用指数和效益指数3个一级指标、1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指标筛选模型用23.8%的指标表达了85.3%的信息,保证了指标的完备性和简洁性。(3)基于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组合模型。针对以往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往往采用单一评价方法、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一问题,提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合模型。综合考虑综合指数法的直观明了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客观真实优点,本研究利用Borda模糊法这一组合方法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组合模型,并用31个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组合评价法三种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三种方法的科学性。(4)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效益不明确这一问题,在对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利用基于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本模型,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并用31个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我国农业经济就会相应地增长1.29%。(5)开发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系统。为验证上述方法,同时为提高农业信息化评价工作的自动化化水平,设计和开发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系统。该系统是在JDK1.7.0+Tomcat7.0+SQL Server2008环境下,利用MVC模式,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结果表明:系统具备系统管理功能、指标体系设置功能和评价结果展示功能,为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