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爆发日益严重,释放的大量藻类有机质(AOM)成为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消毒副产物(DBPs)的重要前体物。臭氧预消毒可以改变DBPs的前体物,从而影响后续氯消毒过程中DBPs的生成,目前关于AOM在臭氧-氯消毒过程中生成DBPs的特点研究仍很有限。本文选取典型的蓝藻-铜绿微囊藻为代表,研究了臭氧氧化对AOM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不同的臭氧浓度、pH值、臭氧停留时间及氯投加量等因素对AOM在氯消毒以及臭氧-氯消毒过程中产生DBPs的影响;之后模拟在溴离子存在条件下,探究天然有机质(NOM)与AOM不同混合比例溶液在氯消毒以及臭氧-氯消毒过程中产生DBPs的情况;最后探究了典型藻毒素(MC-LR)在氯消毒以及臭氧-氯消毒过程中产生DBPs的特点。研究发现,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AOM溶液的总有机碳(TOC)和比紫外吸光度值(SUVA)的变化较小,有机氮浓度下降,主要转化为NH4+。三维荧光图谱表明,AOM包含芳香族蛋白质和酚类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叶绿素a和藻蓝蛋白,这些成分都能被臭氧降解。在臭氧浓度为4mg/L时,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峰体积下降了76.2%,其余三种的下降量均高达99%以上。在氯消毒过程中AOM主要生成卤代甲烷(THMs)、卤代酮(HKs)、三氯硝基甲烷(TCNM)和卤代乙腈(HANs)。大体上臭氧增加了氯消毒中DBPs的生成量,DBPs的总浓度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TCNM的生成在氯消毒中随pH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臭氧-氯消毒过程中其浓度随pH增加逐渐增加。臭氧浓度对不同DBPs的影响也不一样。在氯化反应24h时,TCM、二氯乙腈(DCAN)和一溴一氯乙腈(BCAN)的含量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1-DCP和1,1,1-TCP的浓度随着臭氧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臭氧浓度为2mg/L时浓度最大。AOM与NOM的混合溶液中,AOM和NOM竞争与氧化剂反应,NOM比例的增加提高了DBPs的总量,但降低了HANs的生成量。在溴离子存在条件下,NOM比例的增加提高了溴代DBPs的量。藻毒素MC-LR藻氯氧化和臭氧-氯氧化过程中降解的很快,有机氮主要转化为NO3-,在臭氧-氯氧化中转化率高达56.51%。MC-LR在氯化过程中可以生成THMs、HKs和HANs,TCM的含量最多。反应前10min,各类DBPs总浓度都迅速增加,24h时浓度基本稳定。臭氧可以有效降低THMs的生成,但是对1,1,1-TCP、1,1-DCP和DCAN的控制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