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不仅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历史的、诗学的问题。本文将“居”的范畴规约、定格在物理和文本意义之上,并将海氏“居”的理念充盈其中,以期“居”从遮蔽走向无蔽。而在内在理路上文章以蒙太奇剪辑的手法曰若稽古、格义中西、以史考略先现“象”出“居”的镜像,给人一种“居”何以失明的直观感受,而后在理论篇中分别从“建筑”、“在之中”、“无”等三方面对“居”进行考辩澄明以求“居”的复明。“建筑”是对“居”空间上的“让居”,要体现“物”的亲和;“在之中”是“居”的生存论的建构,是“里仁之美”中的话语交互;“无”是对“居”的诗性情怀的展延,“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在“诗意地居住”中,笔者就“寄身于翰墨”——文本的栖居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阐发,以企文学彼岸性的敞开,人栖居的回归。而在“体之用”篇中则通过对当下诗与居镜像——建筑、生态、审美的显现以及对居的自反,是为实现“居”之问题现实诗性关怀和人之为人鲜活的应然诗意栖居而做的努力,以抚平人类无家可归的痛楚,实现人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