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境内外各类资本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随着大量村镇银行的诞生,加速了农村金融竞争格局形成,为解决农村资金困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良莠不齐的经营和管理局面也为这类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特别是风险管理始终是村镇银行的“软肋”。村镇银行是专门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服务的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市场、服务对象和自身组织结构的多种风险,信贷风险是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村镇银行亟需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村镇银行及银行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基础上,对文中所涉及概念和理论进行清晰的界定,并最终确定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R村镇银行基本情况及信贷业务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信贷风险表现及导致信贷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针对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信用评级机制、抵押担保机制、利率定价机制、风险监控机制等风险管理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R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化风险管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原则可操作性风险管理原则,并从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设和信贷风险控制三个方面给出了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改进建议。最后,建议通过完善信贷流程监督、提高信贷专员业务能力、缔造健全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等风险管理保障机制等措施从而实现村镇银行风险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