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教育先行。2016年6月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进一步规定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2018年1月正式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也将法治意识列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之一,将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作为课程目标。在此形势之下,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助推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既有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从当前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现状来看,它与新课标规定的高中生应达到的学业水平要求之间有一致之处也有差距之处。前者主要表现为,高中生有主动学习法治知识的想法、情感上尊重和信任法治、行动上积极遵守法律规则;后者主要表现为,当前高中生法治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完全达到要求、缺乏一定的法治思维能力、尚未形成真正的法治信仰、使用法律维权和维护法律权威的行动不足。问卷调研及访谈显示,当前思想政治课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表现为:高中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与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也认同思想政治课是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主渠道,等等。尽管如此,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时也面临一些挑战,表现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教材中法治知识零散且缺乏与初中教材的紧密联系,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单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效果易受社会负面事件影响,等等。为了落实新课标中关于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第一,挖掘现有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帮助高中生构建法治知识体系;第二,创新课堂形式,构建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辨型课堂;第三,强化高中生的社会活动,增强高中生的法治信心;第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高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