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小学语文低段课文当中,翻开课本即可见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中都包含和浓缩了大量的信息,内容丰富,涉及众多知识点。除此之外,这些插图色彩鲜明,五颜六色,种类繁多,甚是美观有趣。这些大量的插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提高低段学生的观察、理解、记忆、审美等能力。较之于老师,插图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实现重难点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材插图应该深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实际中教材插图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这一问题,笔者对小学语文低段课文插图的教学展开了调查研究。首先,笔者对于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中的插图按照插图的数量、插图的类型、插图的内容、插图的功能进行了统计分类,在插图的数量中,着重分析低段语文课本中范文插图的总数量、课后插图的总数量以及插图数量与课文数量的比例关系;在插图的类型中,围绕实物图、描绘图、漫画图这三个维度对课文当中的插图进行了统计分类;在插图的内容中,主要是按照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动植物、自然现象、名胜古迹五个维度进行分类。最后,在插图的功能上,按照装饰性插图、解释性插图、训练性插图对插图进行统计分类。然后,笔者选取了某市200位教师以及4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研究对象。围绕三个维度:师生对插图的认知情况、师生对插图的使用情况、师生对插图的评价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另外,笔者根据听课纪录,分析了两个教学案例。一堂课利用插图进行导入教学,另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插图教学。两个课堂案例中均有精妙之处以及不足之地,笔者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笔者发现插图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教师对插图的认知情况不理想,对于教材插图的特性并未做深入研究。;因而在插图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明知教材插图随处可见,但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许多插图往往被忽视,或被一眼带过,使得大量的插图并没有发挥其存在的价值;(2)学生使用插图的意识不强烈或读图看图方式存在误区。学生虽然喜欢插图,但是对于借助插图学习语文处于被动阶段;(3)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插图的意识不强烈或插图教学存在误区,出现了重语言文字轻插图利用、重单一方式轻深度加工、重插图表象轻图意内涵等现象;(4)现有理论中给予师生关于教材分类以及插图使用的统一指导性意见较少。最后,本研究着眼于低段教材插图的特性结合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出相应对策:(l)理解课程标准。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运用教育智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2)立足学生立场。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表现,结合认知特点科学开展插图教学。这样立足于学生,以插图为契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3)关于插图教学方式的思考。根据调查以及课堂观摩情况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教学方式的具体思考,首先教师要充分备图;对教材插图的数量分类、内容分类、类型分类、功能分类进行梳理,为教师灵活使用插图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重视插图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原则,空间接近原则,—致性原则,个体差异原则,进行插图呈现;另外教师还可以对插图进行适当的深加工。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对插图进行适当的补充,改变插图的表现形式、拓展延伸插图的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