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家族和遗传因素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早发CH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而血瘀证是早发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目的:基于DNA甲基化修饰探讨养心通脉方对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家系人群的干预前后的改变,阐明导致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主要危险基因,为中医药预防和促进临床治疗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450BeadArray芯片检测基因DNA甲基化方法,选出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CHL1、ZEB2两个甲基化改变的易感基因,并比较三组相关临床资料;其次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养心通脉方干预前后的候选基因表达程度;课题中药干预前共收入60病例为实验组(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组20例、亚健康组20例、健康组20例),中药干预后共收集36例血样(血瘀证组12例、亚健康12组例、健康组12例),对所选两个易感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血脂、血糖指标进行干预前后对比,探求养心通脉方对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CHL1、ZEB2两个基因表达、DNA甲基化修饰及血脂影响,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从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组与正常人组差异甲基化基因中选取CHL1(全称:cell adhesion molecule with homology to L1CAM (close homolog of L1);中文名:细胞粘附分子与同源性L1CAM(L1的亲密同族体))和ZEB2(全称: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2;中文名:锌指E-box绑定同源框2)两个易感基因;血糖指标在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组、亚健康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的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压值在冠心病血瘀证及亚健康组都明显高于正常组;血脂TC、TG、LDL-C值在冠心病血瘀证及亚健康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不同冠心病证型的在中药治疗后,相比治疗前ZEB2基因表达均明显所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家系血瘀证组(P=0.006<0.01),亚健康组(P=0.021<0.05);但是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相比治疗前CHL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其中家系血瘀证组(P=0.023<0.05),亚健康组(P=0.034<0.05),健康组(P=0.589>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血糖、TC、TG、 HDL、LDLC值均有所下降,各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自身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家系血瘀证组前后血糖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TC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系血瘀证组前后TG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养心通脉方用于干预家系冠心病血瘀证,在缓解期的治疗是有明显效果的。2.养心通脉方干预家系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能对ZEB2基因的DNA甲基化的调控有显著影响,而对于CHL1基因则无明显变化。3.ZEB2基因与家系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有相关性,CHL1基因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则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