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POD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产国,占世界荔枝种植总面积的90%和总产量的80%。但是,荔枝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采后果皮易脱水褐变,变干易碎流汁,且容易滋生病菌,降低了其商品价值,严重限制了荔枝市场的开拓。加强荔枝采后生物学研究可为荔枝采后技术开发提供基础与依据。前人多从采后生理学角度对荔枝果皮褐变机理进行研究,但还未见关于荔枝采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从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阐释荔枝果皮褐变机制,希望探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研究其表达规律。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了采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的一些生理变化。以室温无包装条件下荔枝果皮衰老过程中每隔8h的生理与外观变化,结果发现:采后妃子笑荔枝常温贮藏48h后果皮褐变指数有个明显升高的趋势,72h内果皮完全褐变。果皮褐变过程中果皮失水量持续增加。以室温包装保湿条件下荔枝果皮衰老过程中每隔24h的生理与外观变化,结果发现:72h内荔枝果皮褐变情况不明显。测定了室温25℃±1℃,空气湿度70%±5%条件下每隔8h和室温包装保湿条件下每隔24h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荔枝果皮的PPO、POD、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发现: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采后贮藏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都呈下降趋势。同时,在相同的贮藏时间等条件下,常温贮藏的荔枝果实褐变指数、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比保湿贮藏的高;而荔枝果实的好果率、果皮的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均比保湿贮藏的低,这表明常温贮藏荔枝的贮藏性较保湿贮藏荔枝的贮藏性差。实验室构建了采收0h时果皮的cDNA文库,建立了采后果皮褐变相关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获得了荔枝果皮的四条POD基因,对获得的POD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氧化物酶基因(POD1)长度为1363 bp,经Genscan分析后发现,该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编码区长1062bp,编码353个氨基酸。过氧化物酶基因(POD2)长度为1376 bp,经Genscan分析后发现,该序列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编码区长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而另两个过氧化物酶基因POD3、POD4经Genscan分析,都不含有完整的阅读框。表达分析结果:POD1基因8h时在样品中上调表达,而16h、24h、32h、40h、48h时POD1基因在两样品中无差异表达;POD2基因在8h、16h时在两样品中无差异表达,而24h、32h、40h、48h时候下调表达;POD3基因全时段在两样品中皆无差异表达;POD4基因8h时上调表达,而16h、24h、32h、40h、48h时在两样品中无差异表达。
其他文献
如今是互联网的社会,也是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计算不仅使世界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更引发了许多行业根本上的变革。因之需求,空间数据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的GIS系统必须在大
文章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对公共权力体系的秩序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在对中国公共权力的秩序的形成、调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公共权力体系秩序的改革方向。中国
简要阐述了现关口局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某电信运营商网络为例,通过对网络结构现状、综合关口局建设基本思路及比较优势、建设方案及其比较、话路组织及话务承载的介绍,详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所得。杜牧和李商隐以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多方
随着胜任力成为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已逐渐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实践当中。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胜任力问题以及对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
公路建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规模展开,然而公路工程在修建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积极做好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措施,在实施评价时要着重关注以下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病理证实的21例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临床及膝关节MRI资料。由4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学医生
目前中国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监督机构定位影响职责履行;监督机制仍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监督工作经费保障面临困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落后,监督工作仍偏向实物监督;
今年的春天与去年一样,来得比较早。经过甘露的滋润,阳光的普照,万物又恢复生机。他们有的抓紧在太阳低下健身,有的跟同伴嬉闹,有的伸展筋骨展示活力,有的……
期刊
在介绍分组承载传送网(UTN)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本地网络中的各种业务,归纳梳理了分组承载传送网中的承载方案和保护方式,并进行了目标分析和研究,最后给出了现网应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