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难治性抑郁症局部脑葡萄糖代谢模式,并探讨抑郁症在脑通路水平上的异常功能改变。
材料和方法: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以及Thase等定义的难治性抑郁判断标准的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8例性别、年龄1:1匹配的健康受检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FDG)扫描,利用参数统计图(SPM2)方法分析比较两组间局部脑代谢差异。
结果:结果显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活动呈现降低或增高的异常改变。病例组受检者FDG代谢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的脑区有左侧额中回(Brodmann 9/46区)和顶下小叶(Brodmann 40区);右侧额中回(Brodmann 9区)、额下回(Brodmann 45/47区)、后部颞叶皮质的颞上回和颞中回(Brodmann 21/22区);边缘系统代谢降低的区域见于左侧背侧前扣带回(Brodmann 32区)。
病例组受检者代谢增高的脑区见于运动皮质、旁边缘系统和皮质下脑区(p<0.001)。分别包括: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Brodmann 4区)和右侧额内侧回(Brodmann 6区);右侧前颞叶的颞上回(颞极,Brodmann 38区)和右侧岛叶;双侧小脑(左侧小脑山顶和右侧小脑蚓部)。另外,还发现病例组左侧额叶额中回和额下回白质代谢显著增高。
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旁边缘系统代谢增高和皮质代谢降低的交互性代谢改变模式,支持抑郁症边缘系统-皮质功能紊乱假说;患者小脑代谢水平增高,提示抑郁状态下小脑功能亢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膝前前扣带回功能缺乏有效的适应性改变可能是造成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额叶白质高代谢水平提示有必要对难治性抑郁症潜在的脑结构异常改变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