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纳滨对虾育苗生产中,由于投苗密度大且饵料易分解,虽有大量换水,但整个养殖周期氨氮浓度时常超出安全范围,对幼体生长发育造成损害。同时,水质不稳定使得幼体常处于易感状态,对弧菌免疫力下降,仔虾体内弧菌超标造成苗种质量不佳。藻菌生物絮团具有系统封闭可控、稳定水质状况、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提高饵料利用率等诸多优势,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针对藻菌生物絮团系统在育苗生产中使用效果的报道较少,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探究了藻菌生物絮团系统应用于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的主要调控因子。1.藻菌生物絮团中光照强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为探究藻菌生物絮团系统中,光照强度对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的影响,在实验桶上方分别设置了200 W(L200组)、100 W(L100组)和0 W(L0组)三种光照进行育苗实验,光照强度分别为(8422±195)Lux、(4400±204)Lux和(3±1)Lux。整个养殖过程零换水,养殖14 d。结果显示:藻菌生物絮团系统能较好控制氨氮、亚硝氮等水质指标,增大光照强度能有效降低水体PH与碱度的下降幅度。L200组仔虾体长与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强度的光照提高了幼体存活率,降低了水体总弧菌数占比,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L200仔虾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光照强度对仔虾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各组絮体的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系统中,施加一定光照强度可使水质更稳定,促进虾苗生长发育,对育苗生产有益。2.藻菌生物絮团中TSS浓度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为探究藻菌生物絮团系统中,总固体悬浮物浓度(total suspended solids,TSS)对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的影响。在实验中设置了不添加絮团的control组作为对照,添加絮团调控TSS到300 mg/L的T300组以及添加絮团调控TSS到600mg/L左右的T600组。添加絮团后三个组实际TSS初始浓度测得分别为:(212±12)mg/L、(285±9.2)mg/L和(616±6.9)mg/L。其中control组养殖过程通过换水控制水质,T300组与T600组养殖过程零换水,养殖14d。结果显示:control组氨氮平均浓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并超出了安全水平,三个组亚硝氮平均水平均处于安全范围内,硝氮浓度、总氮浓度和TSS浓度随着TSS浓度增高而升高,碱度和p H则随着TSS浓度增高而下降。各组水体弧菌总数无明显差异。三个组仔虾体长无明显差异,T300组在仔虾干重、存活率以及盐度胁迫成活率上均显著高于T600组,仔虾弧菌总数无显著差异。综上,相对于传统换水养殖模式,藻菌生物絮团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控制水质以及增强仔虾体重上,均有明显优势,但TSS浓度不宜过高,300 mg/L是比较适宜的初始浓度。3.投苗密度对藻菌生物絮团中凡纳滨对虾育苗效果的影响投苗密度也是引起对虾应激的重要因子,密度过低无法有效利用水体生产力,密度过高则会引起水质波动降低苗种存活率。藻菌生物絮团相对其他养殖模式在水质控制上更稳定,本实验尝试加大投苗密度以探究藻菌生物絮团系统的生产力。实验设置了三个投苗密度分别是200尾/L(D200组)、300尾/L(D300组)和400尾/L(D400组)进行育苗试验。整个养殖过程零换水,不添加碳源,养殖14d。结果表明,水体中的氨氮平均浓度、亚硝氮平均浓度、水体弧菌总数均随投苗密度增大而增大,但硝氮和总氮平均浓度差异不显著。D400组的叶绿素a浓度与碱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增大投苗密度从而导致投饵量增加,使得水质稳定性下降。D200组仔虾的体长、体重、存活率以及盐度胁迫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仔虾存活率虽投苗密度增加而减少,增大投苗密度会导致虾苗质量下降。综合来看,育苗生产中200尾/L是藻菌生物絮团系统合适的投苗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