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及今,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近代以来,自然遭受严重破坏,“生态难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不仅要从现实条件中积极寻找方法,也要回溯历史,借鉴古人的生态智慧。中国古代游记,萌芽于先秦,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形式。作为古人留下的重要文献遗产,中国古代游记最重要的主题是描写与宣扬自然,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直接的表现。古代中国文人通过游记主题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和追寻自然价值的理想,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融洽以及朴素的环境伦理思想。这与当下众多旅游者缺少“游德”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有多种表现方式,比如通过主题描写赞美自然、通过道德谴责保护自然、通过自我追寻敬畏自然等。游记中表现出的人与自然关系,呈现出多重环境伦理意蕴,其内容具体包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保护自然生态思想、“与景为友、赞赏自然”的肯定自然价值思想、“融入自然、物我两忘”的天人和谐思想等,并形成了以坚持整体的自然观为哲学基础、以崇尚和谐的人地观为基本取向、以关注人的精神生态为独特视角等比较鲜明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利用的文化土壤,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合理性思路:在思想启发上,有利于激发公众反思,提高环境伦理意识;在资源借鉴上,有利于继承思想资源,推进本土环境伦理发展;在行动规导上,有利于弘扬传统生态智慧,对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