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愈发成为政府开展工作的重点和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前不久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4年要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后管理工作是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做好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有利于提升经济适用住房乃至住房保障整体工作水平,增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的归属感;有利于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保证经济适用住房这一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平。可以说,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及其他住房保障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实现既定效果。本文聚焦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环节,结合上海实际情况,通过五个章节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第一章开篇阐述了选择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环节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等等。第二章首先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进而介绍经济适用房的相关理论基础以说明经济适用住房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第三章从供给现状、政策分析、管理内容等角度详细介绍了上海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现状,并总结了在工作模式、社区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经验教训。第四章是基于前述的现状描述对上海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中在产权流转、物业管理、社区建设等子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类,并深层次挖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第五章则是在借鉴国内外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上海本地实际,从完善政策法规、建立长效机制、设立监督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完善上海经济适用住房供后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