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成为西方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新领域,强调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自由平等的表达自身立场和观点,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方式在决策和立法方面达成一致共识,其核心就是协商和共识。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理论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使协商民主矫正了西方自由主义的不足,弥补了当前代议制民主即选举民主存在的缺陷,促进社会不同层面的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实践。协商民主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且取得很大成就,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并不是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照搬照抄。一方面,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早已存在协商政治思想,协商民主与我国传统的“和”文化的价值相契合。从中国的尧舜时期开始,我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发展中都有着协商民主的痕迹,中国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为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协商民主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创新了多种协商民主形式,包括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上海静安区的“居民议事会”等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协商民主在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中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中协商民主实践的研究,发现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协商民主功能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基层群众民主主体意识薄弱、缺乏参与协商积极性;基层群众协商能力参差不齐;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阻碍协商的有序开展;基层协商成本过高和技术限制;协商结果落实和监督问题;基层协商民主难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针对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协商民主功能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增强协商民主功能的途径,包括发育基层群众自组织,培养协商意识;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交往取向,提高群众协商能力;创新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完善协商民主方法体系;健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机制,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