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对脂多糖攻击大鼠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腹膜炎引起的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顽固性低血压、广泛微血栓、血流动力学异常、微循环障碍,成为器官功能障碍或结构损伤、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或后给药均可不同程度上减轻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静脉输入大肠杆菌混悬液、静脉输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LPS、气道滴注LPS等因素导致内毒素休克或脓毒症动物的器官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涉及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但详细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内毒素休克引起器官损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白藜芦醇对腹腔感染引起脓毒症过程中的血液流变性异常有无改善作用,尚未报道。为此,本研究以腹腔注射LPS的方法建立了LPS攻击大鼠模型,进一步观察白藜芦醇对LPS攻击大鼠血液流变性的作用。24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组+Res(Sham+Res)、LPS组、LPS+Res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在清醒状态下,按下述方法分别进行处理:LPS组与LPS+Re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8 mg/kg),同时,Sham组与Sham+Res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注射后1 h,Sham+Res组与LPS+Res组大鼠接受Res肌肉注射(30 mg/kg),作为对照,Sham组与LPS组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100μl/kg)。在注射Res或DMSO 4.5 h后,所有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进行全身麻醉(50 mg/kg);进行股部手术,分离股动脉,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稳定10 min后的MAP;然后行腹部手术,应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肝、胃、脾、肠、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量;然后进行颈部手术,分离颈总动脉,插管,留取全血标本;将0.1 ml全血放入含有EDTA·K2干粉的EP管,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数量(redbloodcellcounts,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同时,记录白细胞参数与血小板参数包括:白细胞数量(whitebloodcellcounts,rbc)、中性粒细胞百比数(percentageofneutrophil)、淋巴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oflymphocyt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数(plateletcounts,plt)、血小板比积(plateletocrit,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大血小板比例(platelet-largecellratio,p-lcr);留取3.0ml左右的全血标本至肝素抗凝管,应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黏度;血液标本留毕后,迅速留取固定位置的心肌、肝、肾、肺组织,部分标本冷冻于-80℃冰箱,用于制备组织匀浆,应用过氧化氢酶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l-选择素(l-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arcelladhesionmolecule,icam)-1、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platelet-endo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1,specam-1)等黏附分子的含量。结果发现,lps腹腔注射6h后,大鼠map、低切与中切全血黏度、脾与肾的器官局部血流量显著降低,但红细胞各参数、全血低切与高切相对黏度未出现明显变化;白藜芦醇干预显著提高了mch,进一步降低了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相对黏度、胃区血流量,但没有提高lps攻击后大鼠的map;四组间的血浆黏度、肝、脾、肠血流量未见统计学差异。同时,结果显示,lps腹腔注射引起了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比积、白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绝对值显著减少;白藜芦醇干预显著提高了白细胞数量与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了淋巴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发现,腹腔注射lps降低了肺组织icam-1水平、提高了肾组织ICAM-1含量,白藜芦醇干预提高了肺组织L-选择素与ICAM-1水平;四组间肺、肾、心肌组织P-选择素与sPECAM-1含量以及肾、心肌组织L-选择素、心肌组织ICAM-1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同时可见,腹腔注射LPS提高了肺组织MPO活性,白藜芦醇治疗降低了MPO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LPS引起大鼠出现了血液流变性异常,表现在全血黏度降低、部分器官血液灌注量减少,白藜芦醇治疗进一步扩展了LPS早期的拟交感作用,使全血黏度降低;腹腔注射LPS导致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减少,其作用可能与白细胞黏附浸润于肺组织有关,这是LPS导致肺组织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白藜芦醇治疗则抑制了白细胞在肺组织的黏附浸润,这可能是白藜芦醇降低LPS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白藜芦醇减轻LPS不良作用的表现与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前的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与筛选后的具有高转移能力的第9代转移瘤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淋巴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差
目的探讨MUM-1和CD138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穿标本的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设7例正常肝组织和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8例
目的: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目前所用的商品化疫苗只能产生短期免疫效果,且缺乏不同血清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对大鼠幽门、胃窦离体平滑肌条自发性收缩和电场刺激(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EFS)、P物质(substance P,SP)引发的幽门、胃窦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