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研究视角对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基层——民间工艺造物的色彩,将其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分析纷繁的色彩现象,归纳其特性与特征,总结色彩择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涵与文化观念,透析民众的思维模式与文化心理。研究不仅分析色彩的现象、特征,展现民间工艺造物色彩“有什么”的问题,更从色彩施用主体的观念、思维、情感等方面分析造物色彩的施用、好尚问题,力求回答民间造物用色“为什么”的问题,探其源流,理其脉络,展现民间造物艺术色彩择取、施用中的文化观念之力。在研究对象选取上,不仅关注具有较强审美特性的造物类型,更关注与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工艺造物类型;既以古代文献、典籍、出土文物为依据分析古今色彩衍化的历史脉络,又以现存仍用的民间造物类别的色彩问题为研究重点,展现色彩中的观念机制。在研究方法上,基于整体、多维的学术视野,对民间造物用色与宫廷、文人、宗教类型进行比较,注重对工艺典籍的梳理,将宏观论述与典型个案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既有提纲挈领地统括,又有细致入微地分析。全文共分七个章节,首先从造物色彩源流、特征展现民间造物的色彩形貌,再从用与美、技与艺、思维与情感、礼制与五行等方面细致分析民间造物色彩的独特观念,最后对民间造物色彩及观念进行评价,总结全文。第一章从人的生命意识和本能方面分析造物色彩的源起,认为原始先民的信仰及对万物的观察与感知都与造物色彩观的形成、确认密不可分。之后,色彩更是以显性的角色进入先民衣食住用行的诸领域,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之中,礼制之色彩观很早便在传统造物用色中确认,并影响始终。第二章系统分析民间造物色彩的典型特征。指出民间造物色彩具有的鲜明程式,彰显着集体意识;又存在素朴与绚烂并存、色相与补色对比常在的二元态势;此外,民间工艺造物的色彩不是客观之色,而是具有择取、使用的主观性,尽显主观意象。象征则以联想思维为基础,是造物色彩发挥各项效能的重要保障机制。善用单色、纯色的民间造物色彩还展现出装饰美的特征。而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多元还造就出造物色彩典型的区域特性。这些显见特征的归纳与整理,有助于我们对纷繁造物用色的整体把握,也为下一步的深入分析开辟出路径。三到六章为本文的主干。第三章立足生活视野,认为实用与生活是民间造物择色用色的立基点,而饰美性的追求亦是推动色彩发展、实现色彩价值的重要力量。在色彩择取和使用的实践过程中,对自然之美的仿效、表现、超越,与造型的融汇相合,都促成了造物色彩服务民众生活,彰显出用美合一的色彩观念。第四章从人的色彩本能、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分析民间工艺造物择色、用色的喜好,以红、黄、蓝、黑、白等色为例来具体分析民众独特色彩好尚的内在心理机制,探讨这种好尚背后民众的独特认知模式与思维特性。第五章,从技术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工艺、材料对造物色彩的内在规约,并以紫色为例展开了深入探求。还系统整理了古代染料、颜料制备、施用的工艺。以织染、建筑装饰等为例展现技艺上的进步与创新对造物色彩的巨大影响力,还关注和分析了在众多民间造物类型中本色呈现与素朴之美的问题。这都构成了民间工艺造物整体上用色崇尚质朴的色彩面貌。第六章,分析传统色彩礼制化的特征和五行逻辑下的色彩演进。一方面礼制约束民间的择色用色;另一方面,民众的色彩择用又不断突破这种规限,于是,对礼制色彩观的依背便贯穿在民间造物色彩的发展历程之中。同时风俗的濡化、民族间色彩文化的融汇亦影响了民众的造物用色习惯。这造就了民众有别于官方、文人的色彩观念,民间造物艺术的这种世俗色彩观与“五色观”“礼制观”等一道构成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其间凝结有数千年来的民族精神。第七章,从理性和情感两方面分析、评价民间造物的色彩观,认为民间造物色彩中包含有理性的因子,但其基质却是人文性的,以纯粹的科学逻辑方法无法辨其真相,明其事理,色彩之“理”服从于民众的情感,受中国文化中厚重人文蕴含的约制。色彩的文化意义更超其单纯的视觉表现形式,这也决定了对造物色彩的评价,基本的原则是适合,色彩要与造物的功用、价值、形态,以及所展现的文化意涵、伦理规范相合,这是中国色彩之美的原则。同时,我们认为文化之功,其力长久,民间造物色彩及其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至今依然影响着国人的色彩择用与喜好,它作为中华色彩文化的基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依然可以展现和焕发新的生机。研究表明,色彩是照进中华造物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显现,它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视觉、心理、文化上的向度上都展现出其多姿多态的风貌。文章认为,五行逻辑和礼制框架都对民间工艺造物色彩以深刻影响,但又都不能完全概括民间的色彩施用。民间工艺造物的色彩体现出的是一种基于生活需求、意在满足物质和心理需要,追求饰美,刻有鲜明技艺之痕,又杂糅五行与礼制影响的世俗色彩观。总之,民间造物色彩中存在单色、纯色与暖色喜好,有着鲜明的主观特性、生活特征与与人文特质,讲求象征之意与素朴之美,又受到五行逻辑与礼制色彩观的规限。民间造物的色彩及其文化观念,其寓意和内涵切近世俗民众的功利需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造物色彩反映自然之美,折射技艺之痕,以审美性的方式呈现民众的世俗功利追求,是民众思想、情感、意念的物化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