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矛盾已日益突出,为化解这对矛盾不光需要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重新审视并改变海域环境容量这种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使其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大亚湾海域环境容量评估结论的基础上,以COD海域环境容量为例,从总量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结合大亚湾区域与行业的现状,提出海域环境容量“区域初始配置—行业优化配置”的分配路线来探讨如何能使大亚湾的海域环境容量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利用。
以大亚湾流域集水域和大亚湾全海域为研究范围,在大亚湾COD海域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开展对大亚湾海域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研究。首先,结合研究范围的行政区划情况,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入手,通过确定容量的行政归属来进行容量的区域初始配置,为实施行业容量的优化配置确立总量控制基础。初始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容量总量的初始配置和对已用容量、剩余容量、保留容量及可用容量的核定等。然后根据各区域的行业发展状况,建立大亚湾海域环境容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以排污总量、行业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等为约束条件,以各区域的行业发展数据为参数进行构建。利用计算机软件WinQSB的Goal Programming模块来求解模型,得到对现状容量利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重新配置的结果。根据求解结果,进一步求算得海域环境容量的行业利用最优配置比例。依据海域环境容量的行业利用最优配置比例,对比行业容量优化前后的情形,从而通过指引各区域行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现大亚湾海域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
最后,根据容量初始配置和优化配置的结果及分析结论,对大亚湾的可用容量按照容量控制模式提出了分配建议,以及对行业容量从总量控制和规划利用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分配建议。同时,对分配建议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为科学利用容量,实现大亚湾沿海区域经济与海洋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有关部门制定区域经济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工业布局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