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组成成分与原料糯米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nanlul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酒是我国国萃,酒中精品。黄酒酿造原料以糯米(Semen Oryzae Glutinosae)为最佳,糯米的各种营养组成对黄酒品质的影响至今仍然不十分清楚。本论文针对原料糯米营养成分对黄酒组成成分的影响这一问题,收集了60个糯稻品系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包括精米率、碱消值、水分、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矿质元素等指标,并以这60个糯米品系为原料酿造黄酒,检测了黄酒中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有机酸、香气、矿质元素等指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糯米营养成分与黄酒组成成分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糯米支链淀粉有利于黄酒出酒率的提高,直链淀粉不利于黄酒出酒率的提高。糯米淀粉与黄酒出酒率为正相关,脂肪、蛋白质、矿质元素与黄酒的出酒率为负相关,水分对黄酒出酒率的影响不明显。糯米脂肪和黄酒中游离脂肪酸总量的总回归系数为0.569,糯米脂肪与黄酒中单一脂肪酸的相关性不明显。糯米蛋白质对黄酒氨基酸的影响非常明显。糯米蛋白质和黄酒氨基酸总量的总体相关系数高达0.940,糯米蛋白质和冬酿黄酒氨基酸总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553,达到极显著水平。单一氨基酸的相关性中,冬酿黄酒Glu、Pro、Met、Arg、Val、Ile、Leu、Phe、Lys、Tyr与糯米蛋白质的相关系数为0.534、0.546、0.484、0.631、0.597、0.564、0.616、0.582、0.531、0.580,达到极显著水平。冬酿黄酒Gly和与糯米蛋白质的相关系数为0.359,达到显著水平。夏酿黄酒中Glu、Ser与糯米蛋白质的相关系数为0.448、0.444,达到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是蛋白质的一部分,夏酿黄酒游离氨基酸与糯米可溶性蛋白质的总体相关系数为0.869。可溶性蛋白质和Asp、Glu、Pro、Thr、His、Arg、Val、Ile、Leu、Phe、Lys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01、-0.504、-0.482、-0.493、-0.475、-0.473、-0.483、-0.446、-0.432、-0.391、-0.492,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冬酿黄酒游离氨基酸与糯米可溶性蛋白质的相关性不明显。黄酒中有机酸的形成机理复杂,糯米营养成分与黄酒有机酸总量或单一有机酸的相关性不明显;黄酒香气成分与糯米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糯米矿质元素与夏酿黄酒矿质元素的相关系数为0.488,达到显著水平;糯米Fe与夏酿黄酒Fe的相关系数为0.632;糯米Cu与夏酿黄酒Cu的相关系数为0.443,达到显著水平;冬酿黄酒K与糯米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3,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糯米矿质元素对黄酒矿质元素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手机天线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是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线小型化、多频化、宽带化,以及LTE带来的多天线系统的去耦合问题,都驱使人们在天线研究领域不断探索。电容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促使城市商业建筑群朝着多功能、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同时,快速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智能地进行数据采集、融合和传输,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隐私保护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融合算法是在传感器节点采集的隐私数据不被其他节点知道
“城镇化”是世界诸国发展进程中必然历经的历史阶段,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变迁。2014年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这一轮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
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电力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现代电力系统正朝着分布式、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其生产结构和运行方式将会日益复杂化。在新形势之下,电力调度中心作为整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地利用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徐悲鸿先生在西方绘画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将立体造型的素描方法引入到中国绘画的创作当中,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体系,尤其在写意人物画方面产生了积极而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企业员工为被试,对领导风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运用因素分析对量表进行修订,用信效度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运用
目的:分析引起甲亢患者发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可能因素,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核医学科在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
本文在养成教育相关理论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总结和分析了养成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作用,养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