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国的西北部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20世纪末,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之后,逐渐荒废了原有的排水渠,形成了“滴灌无排”的模式。这种模式短期内可以湿润根系层,使得根系层暂时脱盐,但长期会使新疆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暗管排水工程是治理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手段,其中灌水量和暗管埋深是排水排盐效率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暗管排水模型试验和HYDRUS数值模型,通过控制暗管埋深和灌水量,研究二者对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确定单指标优化的最佳暗管埋深和灌水量组合,验证数值模型后,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参数,建立146团盐荒地的数值模型。结果:研究了暗管埋深和灌水量对农田各土层水盐运移的影响和总盐变化规律,确定出最优治理方案。结论:(1)土柱试验利用回归方程确定出各响应变量所对应的最优灌水量和暗管埋深组合,其中,D60W42.96(D代表暗管埋深,cm;W代表灌水量,L)处理下,060cm平均脱盐率达到最大,为83.15%;D73.88W42.45处理下,080cm平均脱盐率达到最大,为78.74%;D80.41W42.96处理下,0100cm平均脱盐率达到最大,为77.28%;D100W45处理下,暗管排盐率达到最大,为30.65%;D96.73W45处理下,地下水排盐率达到最大,为50.76%。(2)土柱和土槽在暗管排水的影响下,各土层脱盐显著。利用HYDRUS软件得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土柱含水率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1.677%和0.857,含盐量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1.720g·kg-1和0.865;土槽含水率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0.972%和0.731;土槽含盐量最大RMSE值和最小R2分别为0.205 g·kg-1和0.729,均在可接受范围内。(3)利用数值模型对146团盐荒地进行模拟显示,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的脱盐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暗管埋深的增加,土壤的脱盐效果越来越好,但暗管埋深对土壤平均含盐量的影响较小。暗管埋深2.2 m和灌溉定额480 m3/亩处理下的0200 cm深度范围脱盐率最大,为最佳灌水量和暗管埋深组合,膜下和整体脱盐率分别达到了51.72%和16.67%。(4)随着距暗管水平距离的增加,各层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除了在数值上有一些微小变化之外,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这说明在相同暗管深埋条件下,距暗管水平距离对各层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