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和”之美探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和”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和”作为儒家的矛盾观和方法论,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辩证内涵,其深刻影响已经遍及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各个领域。当今的纯哲学领域,对“中和”思想内涵的挖掘及现代价值的研究与开发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赋予这个传统概念以强烈的时代特征。作为“中和”思想在中国艺术中的具体体现——“中和”之美——是儒家学派美学家追求和提倡的一种理想美(或理想境界),是一种以正确性原则为内在精神的普遍的艺术和谐观。“中和”之美原则最突出的特征是主张和谐美,它不仅表现为形式美,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内在的美以及内在外在统一的美,包括适中、适度、和谐、多样性的统一以及多重因素的交融相济等内容。 本文通过从“中和”概念的哲学辨析展开,探索中国画所蕴涵的“中和”思想,主要从造型、章法、笔墨、敷彩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中和”思想在中国画论中的具体表现和对绘画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在绘画实践中,把握好客观形象与主观创造的关系,达到“不似之似”的造型审美追求;协调中国画中线的建构形体和情感表述的双重功能,以求达到刚柔相济的笔墨效果;分析、处理中国画画面疏密、虚实、主次等关系,以取得奇正得度的章法布局;强调中国画的敷彩过程要把握好浓淡、厚薄的“度”,以达到和润相宜的画面效果。在
其他文献
基于非嵌入式传感器数据的行为识别对家居设备控制、异常行为监测非常重要,是智能空间环境下行为识别的研究热点,不仅利于隐私保护而且能长期积累数据满足个体行为偏好。针对
本文讨论稳恒电流讲解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即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形成、电源和电磁学发展史梗概。
<正>爱动脑筋的学生,总是饶有兴趣的问:一个电源,比如干电池,由它的正负极可形成一个静电场。可想象出分布于空间的曲折而优美的电力线形状。然而,当将一根导线连接于电源的
《1984》是乔治·奥威尔最具代表性的小说。这部作品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各国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西方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研究的广度、深度、研究方法,还是第一手文献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