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育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人,全球开始提出了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维度属于认知水平上的重要组成,对学生基于知识进行实践有着积极作用,对学生全面实现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进行实践,期望培养高中生该素养。首先,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及PBL教学模式的当前研究程度和进展,寻找研究切入口,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然后,梳理新课程标准(2017版)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内涵、目标及四个水平划分,结合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内容体现,设计前测和后测《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调查问卷》,检验教学实践效果。最后,采用PBL教学模式渗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对《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进行案例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整体分析实践效果,从而提出相应教学策略。研究表明:本研究对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与限度、化学反应方向三个组成要素进步较明显,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和化学反应速率两个组成要素的进步较小。分析原因提出教学策略:注重课标,明确课程内容;采用真实问题情境化教学,时刻渗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期对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笔者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理论认识有限,设计的试题问卷不一定能完全涵盖整个“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教学实践时间跨度较短,对一个素养的真正养成是有难度的,影响教学效果分析。希望继续研究能完善其严谨性,提升本研究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