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各地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促进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均衡格局。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其主体功能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但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面临人口脱贫的经济发展压力。而现阶段山区资源开发是金沙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内容和任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区域人口脱贫的双重压力下,提高山区资源开发效益成为解决金沙江中上游地区日趋紧张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选取金沙江中上游地区作为主体功能区划下山地资源开发效益的典型区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综合分析金沙江中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整体支撑能力的基础上,筛选并构建山地资源开发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从人地关系出发,围绕主要山地资源的供需状况、开发效益等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的资源基础薄弱、资源要素结构和空间组合欠佳等都内化为一种山地资源环境的特性,深刻影响着金沙江中上游山地资源开发效益。文章最后在深入探讨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资源开发效益的基础上,围绕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产业体系的有序形成等方面,有针对地提出未来资源开发应该选择的模式,有效地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总之,通过金沙江中上游山地资源开发效益的研究,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山地限制开发区资源有效开发问题研究框架和方法体系,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