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用“努斯”来表示心灵以来,哲学家们对心灵问题的研究就一直持续到现在,并逐渐形成了主题鲜明、体系完备的心灵哲学。近代经验论哲学家贝克莱,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以及洛克等人关于心灵问题论述的基础上,独树一帜,为心灵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贝克莱哲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类知识,心灵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贝克莱关于心灵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前后期的转变,从“知觉簇”到“实体”的转化说明了贝克莱心灵思想的成熟。作为经验论者,贝克莱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外在事物,心灵的认识对象是观念,贝克莱否定了物质实体的存在,以“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命题来说明心灵与观念,心灵与外物之间的关系,试图解决前人留下的身心二元对立的问题。观念作为人类知识的对象,是我们的心灵在感知外物,并反省自身时得到的结果,心灵与观念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心灵问题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即心灵的主体性地位及其能动作用,这也是贝克莱心灵思想的主题。我们认为贝克莱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上帝的存在,然而,贝克莱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也给我们质疑知识的可知性提出了基础性的原因。贝克莱对心灵主体的能动性论述既推动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者一些不足,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全面地看待问题,客观公正地对贝克莱的哲学思想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