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卢秉久教授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之经验分析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uk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与数据挖掘的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卢秉久教授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下简称PBC)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传承其学术思想,为本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及新方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PBC患者首诊病历200例,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PBC患者200例,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有效入组患者为183例。1.根据一般资料分析结果:纳入的PBC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0例,男女比例约为1:4.55。年龄总跨度为15~83岁,平均病患年龄为55.08岁。可能对应的中医病名有15种:臌胀、胁痛、黄疸(阴黄)、痹证、不寐、黄疸(阳黄)、水肿、胃脘痛、燥证、泄泻、便秘、汗证、耳鸣、眩晕、痒证。共出现30个中医证型,频次≥10的有6个证型,最高为肝郁脾虚证(35次,19.12%),其次为脾肾两虚证(23次,12.57%),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困证并列第三(18次,9.84%),肝郁气滞证和肝肾阴虚证并列第四(14次,7.65%)。2.根据医案数据分析结果:183条病例共出现97种伴随症状,总频次为604次,其中频次≥10次的有18种:夜眠差、乏力、胃脘不适、身黄目黄、腹胀、下肢肿、关节痛、口干渴、纳呆、身痒、肝区不适、便溏、目干、胁痛、大便干结、口苦、腰酸痛、胆囊压痛。设置置信度为0.8后提取出的关联症状有34个,置信度高达100%的症状规则有3条,分别为身黄→目黄、身黄+舌淡红→目黄、舌暗滞+苔白+脉沉→舌淡红。出现舌象总计10种,淡红舌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暗滞舌和红舌;出现舌苔共11种,频次最高为薄白苔,其次为白腻苔和干裂苔;出现脉象共7种,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三者分别为沉脉,滑脉和细脉。3.根据遣方用药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涉及183首处方,172种中药,使用药物频次共计2819次,平均每方使用药味数18.23个。频次≥40的中药有25种,其中陈皮出现频次最高,为144次,占总频次的5.11%;其次白术出现频次143次,占总频次的5.07%;出现频次124次的茯苓排名第三,占总频次的4.40%。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占总数据的46.20%,其次为寒性药和平性药,分别占总数据的29.42%和21.00%。药味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甘味1439次(占总数据的33.69%)、苦味1332次(占总数据的31.19%)和辛味1026次(占总数据的24.02%)。将药物归经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脾>肝>肺>胃>心>肾>大肠>膀胱>小肠>胆>心包>三焦。设定支持度个数为35,置信度为0.8,提取出使用频次≥35的药物组合共132个数据,其中2味药组有72条,3味药组有48条,4味药组有12条,全部组合共涉及中药24味,即陈皮、白术、茯苓、当归、大腹皮、海螵蛸、鸡内金、柴胡、车前子、熟地黄、桂枝、丹参、白芍、炙甘草、苍术、厚朴、炙黄芪、太子参、附子、茵陈、泽泻、红花、赤芍、生地黄。设置相关度为9,惩罚度为2,使用聚类分析法得到183首处方中两两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系数≥0.024的数据共有36组,使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发掘出42个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3~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再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进一步聚类得到可用于治疗PBC的新处方21首。结论:1.PBC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且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5倍。病位在“肝、脾、肾”三脏,涉及“胆、胃、肺”等脏腑,病理因素包括“郁、湿、虚、瘀”等。病机以虚实为纲,不同分期有不同表现,总体来说发病呈本虚标实,正虚为其根本原因,且正虚之症贯穿疾病的始终。2.PBC虽为肝病,但初起于脾肾之虚,先天不足,用药应偏于温补,治病应以调气为先,注重“气机理论”的应用。“气药和血药合用、补药和泻药共施”,擅以中庸之道遣方,使补而不滞,使泻而存阴。3.方剂配伍方面常采用“辛开苦降甘调”、“扶正祛邪”、“气血同调”、“标本兼治”、“补泻兼施”等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LBSN)逐渐成为人们维系社交关系、分享位置内容信息的理想平台,但也
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行人重识别,指的是融合行人图像、行人迁移时空数据以及其他传感器数据,利用多模态数据挖掘技术,在摄像头网络中对指定行人进行精确的检索。行人重识别是行
无线通信网络中,室内通信是重要的应用场景,而家庭基站和宏基站共存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特征,如何在家庭基站和宏基站共存网络中合理资源分配,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
研究背景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包括传统型AEDs和新型AEDs,大部分癫痫患者需长期服用AEDs。研究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不同业务对于QoS的要求各不相同,用户业务与信道特性之间的匹配程度会影响到通信的质量。另一方面,次级用户的时延需求也不尽相同,一些业务为时延敏感型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抗险救灾、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和空间探索等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DCN)的流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这给传统业务流保护与调度带来巨大挑战。传统业务流保护方
随着网络业务对带宽需求的持续增长,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光网络因其传输容量大且传输速率快的优点成为当前主要的通信网络基础架构。大规模灾难
目标追踪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追踪,环境监测和入侵者追踪等领域。因为传感器节点能量资源有限,所以追踪精度与无线传感网络的能耗一直是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