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自生Cr3C2-Ni3(Al,Cr)/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基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依赖于γ′-Ni3Al析出相和硬质颗粒。目前,航空发动机中传统金属材料结构部件已经达到使用极限,不能满足飞行器的高飞行速度和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的设计要求。金属间化合物(Ni3Al等)和陶瓷颗粒增强Ni基复合材料备受关注,具有较大的研究前景。本文首先通过无压烧结、块体破碎制备了高纯Cr2AlC陶瓷粉体,再以Cr2AlC陶瓷粉体和纯Ni粉为原料通过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原位自生Cr3C2颗粒与γ’-Ni3(Al,Cr)协同增强纯Ni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技术手段对不同Cr2AlC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10%~40%Cr2AlC/Ni复合材料的物相演变、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并对不同强化机制贡献进行了计算,其次研究了30%Cr2AlC/Ni和40%Cr2AlC/Ni复合材料进一步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本论文以Cr粉、Al粉和C粉为起始原料,按摩尔比为Cr:Al:C=2:1.2:1,经过配料、混料、无压烧结(烧结温度为1420℃~1450℃,保温10min)、块体破碎成功制备了高纯Cr2AlC陶瓷粉体。(2)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陶瓷含量为10%~40%Cr2AlC/Ni复合材料。烧结温度为1200℃。高温环境下,Cr2AlC发生完全分解原位合成Cr3C2陶瓷颗粒,Al原子伴随部分Cr原子脱离Cr2AlC纳米层并进入Ni基体中,形成γ-Ni固溶体,Al-Cr原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析出γ’-Ni3(Al,Cr)。(3)块体复合材料组织整体较致密,原位自生的Cr3C2颗粒和γ’-Ni3(Al,Cr)均匀分布于γ-Ni基体中,并且复合材料中延性较高的Ni基体填充在硬质Cr3C2颗粒和γ’相之间,增强相与基体形成强结合界面。(4)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的Cr3C2-Ni3(Al,Cr)/Ni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中30%Cr2AlC/Ni和40%Cr2AlC/Ni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分别高达1790±73MPa和1752±25MPa,屈服强度σ0.2高达685±38MPa和802±29MPa。计算了不同强化机制的贡献值,根据计算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强化机制有细晶强化、沉淀强化和Cr原子在Ni基体中的固溶强化。(5)对热压烧结得到的30%Cr2AlC/Ni和40%Cr2AlC/Ni复合材料采取进一步热处理,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物相结构保持不变,并且纳米级γ’相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获得明显提高,屈服强度σ0.2分别为798±17.5MPa和967±16MPa。
其他文献
学位
对重庆南山植物园山茶园树体周围的3个主要生态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在8月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从叶部的形态变化系统记录了30个川山茶品种在8月份的热害生态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川山茶大多数品种叶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害,上中旬最热,是集中受害的时间,下旬逐渐降温,树体开始恢复,少数品种在下旬才表现出热害;耐热能力较强的品种是"重庆红"、"川玛瑙"、"吊钟茶"、"红六方"、"牡丹茶"、"三学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C公司作为生鲜电商企业,对于叶菜类蔬菜缺乏保鲜措施,损耗率较高;且对于蔬菜城市配送路径规划不合理。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气调保鲜、低温保鲜作为改进措施,结合使用普通包装,在蔬菜配送过程中完成包装回收任务,对同时取送货的车辆路径进行规划,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蔬菜保鲜及新鲜度,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以及同时取送货的车辆路径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蔬菜保鲜方式、同时取送货的车辆路径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转辙机内部缺口大小反映了道岔尖轨转换到位情况和轨道的密贴程度,因此进行缺口监测对于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缺口监测主要采用视频监控与缺口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嵌入式的视频监控具有运行稳定和成本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转辙机缺口监测领域。目前,缺口检测多采用传统图像处理算法,但其检测精度易受震动等复杂环境因素影响,并需要根据转辙机类型和摄像头安装位置设置不同的图像处理参数,导致其鲁棒性和适
在城市盾构隧道开挖和新奥法开挖中,地表沉降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法,针对浅埋土压平衡盾构法和浅埋新奥法进行了比较,并且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全断面、导坑台阶、多导坑开挖法。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模拟结果,提出了土压平衡开挖法和多导坑法,以减少隧道沉降,并进一步采用先进的深孔注浆加固技术和顶升技术,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正常运营。最终,证明了土压平衡盾构法和多导坑法在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