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在感染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临床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炎患者角膜上皮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DNA提取及PCR扩增研究多重聚合酶链法在临床诊断角膜炎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价值。  方法:选择角膜炎患者共59例,考虑细菌感染性角膜炎29例(I组),考虑真菌感染性角膜炎16例(II组),考虑单疱病毒感染性角膜炎14例(III组),正常眼20例(IV组),所有受试者角膜上皮提取的DNA加入细菌通用引物、单疱病毒引物及真菌通用引物进行M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中观察结果。对细菌性角膜炎组、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组分别与进行微生物培养作对比。  结果:(1)Ⅰ组中510bp有20眼,同时510bp,310bp有1眼,阳性率为72.4%,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率为72.4%;两组用 X2检验检测无统计学差异(X2=0.000,P=1.000)(2)Ⅱ组中310bp有8眼,同时扩增出52Obp兼31Obp条带有0眼,阳性率为50.0%,真菌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率为52.9%,两组用 X2检验检测无统计学差异(X2=0.29,P=0.866)。(3)感染性角膜炎的3个分组与Ⅳ组(正常对照组)各比较 MPCR阳性率后,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Ⅰ组、Ⅱ组、Ⅲ组的MPCR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Ⅳ组。(4)临床诊断为真菌,细菌,单疱病毒感染的患者用 MPCR检测出相应病原体的例数为34例,相符率为57.6%,两组数据用X2检验检测有统计学差异(X2==31.72,P<0.001)  结论:1.MPCR法是一种感染性角膜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效、可靠的方法。  2.MPCR法与传统细菌和真菌培养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经济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结合现代影像学测得影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清石率及手术的参数,并参考现有肾结石评分建立G.E.S.S.O.(石膏)肾结石评分系统,并探讨将G.E.S.S.O.评分应用于微
目的:1.探讨高频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在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的诊断价值。2.比较高频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在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的诊断价值。3.比较高频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石河子地区中老年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15例健康汉族中老
目的: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通过比较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应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