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回是宋末元初著名的诗文批评家。著作颇丰,有二十四种之多,传世有《续古今考》、《虚谷闲钞》、《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六种,而《瀛奎律髓》专选五、七言唐宋律诗,集选、评为一体的大型律诗选本。本文谨以《瀛奎律髓》为研究中心,将从其产生的背景、方回概况、成书情况、书之体例到方回诗学思想、选诗特征、评诗方法以及选诗、评诗的是非得失等方面进行探讨。引言简要介绍了“选”之概念,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对《瀛奎律髓》的研究状况及与之相关的资料做了简单梳理,并指明本文所依据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一章概述了元代诗文批评与唐宋律诗选本,对方回其人、著述、《瀛奎律髓》的成书加以考证。将《瀛奎律髓》置于元代诗学背景之下,考察其批评特质形成的原因。第二章探讨方回《瀛奎律髓》及其它著述中所体现的他的诗学思想,方回以儒家传统诗论为旨归,赋予其新的内涵;从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简述了其规格、形式等。方回推崇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将杜甫作为诗歌好坏的风向标,标举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诗,客观上提高了宋诗的地位。第三章分析《瀛奎律髓》的体例和选诗特征。方回将分类和编年两种方式结合,在评诗的过程中使用了圈点法。兼顾唐宋诸家各派,选诗比较宽泛,内容和风格都多样化,所选诗歌一部分具有“蔬笋气”和“酸馅气”等特征,这主要体现在题材过于狭窄,意境过于清寒,语言拘谨少变化,作诗好苦吟等方面。第四章讨论了《瀛奎律髓》批评诗歌的方法。方回追求“格高”,讲求“律熟”,求取“诗眼”,字字计较,摘取“秀句”,分句评诗,有句无篇,并且还要求“切题”。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诗歌都有所把握,给初学者予以门径。第五章总结评价了《瀛奎律髓》选诗评诗之得失。结语评述《瀛奎律髓》的文学批评价值,总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