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子女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反映了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心理发展及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心理学家对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学业成绩、自我概念的形成、心理健康发展素等方面。研究方法较多地采用了静态方式,被试的选择也是按学业发展阶段选择小学生、初中、高中或大学生。但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系统研究并未做相关的研究。众所周知,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并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长会产生各种差异,因此,用动态和系统的方法对父母养育方式和子女自我概念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更具有现实应用意义。本文用横向对比法和纵向回溯法对父母养育方式和子女自我概念及学业成绩影响进行研究,采用Piers-Harris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西安4所学校4—10年级学生共187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0年级学生追溯自小学3年级以来的学业成绩,得到以下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自我概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在多个因子上显著或极其显著相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相关逐级递减。8年级以后,父母养育方式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仅局限于个别因子。6年级以前母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等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相关,而父亲在此阶段的影响要远远小于母亲。母亲的教养方式较之父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作用。在子女进入新的学龄段时,父母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对学业成绩影响显著。父母的拒绝否认对子女学业成绩有负面影响,而父母的情感温暖则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正面影响。母亲情感温暖、父母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和母亲过分干涉对学业成绩影响在小学阶段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学业成绩发展趋势相反。父亲拒绝否认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在7年级之后要大于母亲,两组发展趋势相反,积极组成绩显著高于消极组。在学习压力大的6、9年级,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过分干涉会引起学业成绩的负效应。父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对小学阶段子女成绩的负向影响较大,之后影响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