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回归: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一体化——以启蒙语文教材的内容沿革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道德教育领域,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客观存在的突出进展与长足进步。但就在种种自豪的表象背后,我们无法回避的却是当前社会的种种道德之难。当下的道德教育方法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开始出现了极大的扭曲,教育的重心不是育人而是升学,且越被纠正,教育的结果越背离新时代的人才目标。学校教育中,知识教育完全同步小中高应试,道德教育完全脱离“正统”序列的各类文化课程,原本内蕴于知识本身的德性道理被硬生生地抽离,随之改以专门化的道德教育的分工设置,目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已基本分离,这种看似“专业化”的教育背后,却出现了如今身陷难拔的“道德教育滑坡”局面。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化的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与教育模式三方面。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化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教育发展过程中知识性程度的加深与不断扩大的教育历史的遗留性影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化后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实效降低问题、道德教育的受众排斥问题与道德教育的功能异化问题。转变分离化问题,实行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一体化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客观的现实基础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默顿的“精神气质”理论与知识教育的道德助益性理论。历史基础则更为充实与有力,古代传统启蒙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完全同步,根本一体;近代民国启蒙教育中一体化程度极高;建国初期的启蒙教育中一体化程度也同样很高。针对种种分离化问题,依据种种理论与历史依据,我们需要改变当前的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化现状。实现两者在教育中的一体化,探索其实现路径,我们应当坚持在道德教育内容上、道德教育方式上与道德执教队伍上充分实现两者的一体化,且当秉持继承性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相结合。
其他文献
学位
湧山萧氏宗族是一个在闽南山区发展起来的宗族,该宗族于明朝中期在南靖霞湧开基,在经历了人口的发展,居住地的开发以后,宗族规模逐渐扩大,宗族力量逐渐增强,渐渐形成了一个具
“注册会计师”这一特殊知识群体本应在证券市场中担任“守门人”的角色,监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002年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财务丑闻旋风席卷了整个
保护海洋环境的脆弱生态系统是国际社会和各国一个重要的任务。中国十分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的工作,在海洋环境保护的工作中,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才虽然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侵权赔偿案件在类型和数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给审判实践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作为社会发展必然结果的多数人侵权及大规模损害及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