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日益庞大的校园DV进行研究。青年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他们渴望冲破传统约束表达自我的心态使校园DV成为DV创作中非常引人关注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部分。但是大学生们的创作中由于受到外界所倡导的影像自由、个人影像及一些游离于体制外的独立电影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反传统、反权威和个体化的特征。同时,过分强调影像权利的回归和普及带来的基本影像语法的缺失也给校园DV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大学生们自身阅历与经验有限,使得校园DV始终处于一种模仿的状态,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走势。因此,本文以地处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的重庆各高校的DV创作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后现代思潮下,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义倾向日益鲜明,校园文化也由以往的精英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体现为校园DV文化打破了主流文化以是否具有消费特征为唯一标准,形成了具有后现代反权威主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文章对重庆高校校园DV影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校园DV创作中的体现出的后现代弥散性自我及反权威主义的个性化写作的文化精神,并且在他们作品的叙事中表现出的对大众传媒所营造出的拟态环境的解构,同时,由于校园DV与体制内的主流媒体之间的差异使它的传播主要通过观影会、互联网等边缘化渠道来完成。本文还探讨了校园DV影像其本体并不与电影、电视等同,应该有自己的语法规则,但这并不是可以忽视影像传播的基本规则;并且在校园DV中还存在着传播内容模式化问题、以及部分题材边缘化引发的传播危机。校园DV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规范技术规则,解决与商业结合的问题,并必将走向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