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休闲体育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是未来社会人们社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休闲体育是社区居民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新建居住小区休闲体育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和谐小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研究从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基本情况、管理者组织休闲体育的基本情况、居民对服务组织的满意度等多维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了解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休闲体育开展的现状,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  1.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自45-59岁年龄段开始,女性体育人口开始多于男性,并一直持续到60岁以后。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休闲体育的健身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居民的收入水平影响着参加休闲体育的方式。新建居住小区居民在经常从事运动健身时间的选择上周末和晚间(18:00-22:00)成为小区居民休闲与运动健身的首选时间段,其次是周一至周五的日间,再次是清晨。选择在周末活动的大部分参加者是在职人员。  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较为多样。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首先选择在公共场所休闲健身,到收费的经营性或准经营性体育场馆、中心、俱乐部参与休闲与健身活动的比例不高,而到各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参与休闲与健身的比例最小,说明学校的场地设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开展小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渠道呈多元化。但从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对小区休闲体育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3.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休闲体育管理部门与机构的负责人在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上相对合理;在学历结构上则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且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休闲或体育专业教育,具体表现为缺乏大量的休闲与体育管理人才;各居住小区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己经走在了前列,但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基本能满足各晨晚练点的需要,但在质量上还难以达到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的体育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尚未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基层管理体系,其运行机制尚需深入改革和完善;小区休闲体育管理与服务体系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增长水平。  4.新建居住小区居民休闲体育参与满意度总体偏低,对小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服务满意度调查说明:对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这项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体现出新建居住小区体育基础设施服务具有较高水平;对体育健身活动进行指导、帮助这项服务的满意度最低,这与当前体育健身服务组织中欠缺休闲与体育健身指导员、健身教练等专业体育技术人才有较大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更加渴望能够在体育健身活动中获得专业性健身指导服务的态度与需求趋势。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三段指标评估、数理统计、文献综述、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选取四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许听、丁宁、刘诗雯在近两年参加国际及国内重要的比赛中,各8场比赛录像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后奥运会时期,面对“体育新闻淡季”,处于全国新闻报道前沿的广州媒体纷纷各出奇谋。其中,群众体育报道受到重视、体育评论骤然增多成为了最为显著的变化。羊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竞技运动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运动训练作为培养师资和提高竞技水平的主要组成要素之一,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1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运动训练逐渐
啦啦队项目自2001年在我国开展以来,现已成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发展中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等有关概念进行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它的崛起是20世纪下半叶一个重要事件。由互联网兴起所引发的数字化、信息化革命,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