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香港后新浪潮的新锐导演之一,张婉婷的电影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同时期的导演相比,她产量不多却每一部都收获好评,在资本运作的市场环境中不急不躁,以工匠精神进行艺术创作。面临北上合拍的现状,她自觉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书写独特的香港文化,浪漫的诗性情怀和执着的艺术坚守成为当下电影生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创作者。纵观张婉婷的电影作品,诗意性是其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导演电影作品的文本分析,从三个角度解读张婉婷电影中的“诗意”情怀。第一章对导演的创作背景进行概述,导演的创作过程经历了出国留学、香港回归、怀旧三个特殊时期,也是导演的电影创作从故乡到异乡、从历史到现实、从当下到过去的过程演变。诗意主题是导演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漂泊与寻找、爱情的价值观以及“怀旧”与身份认同、民族认同的关系则有助于了解导演内心深处的诗意关怀。第二章从电影的影像风格出发,导演继承了传统诗歌和绘画的表现方式,描绘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通过镜头、画面、音乐三种艺术手段的运用解读电影作品的浪漫情怀,而诗意语言也是导演文艺风格的重要体现。第三章则是通过叙事技巧体现影片的“诗意性”,松散的叙事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摆脱了传统戏剧的刻板,淡化的故事情节侧重抒情表意,开放式的结尾呈现出自由的叙事方式。通过借鉴散文的艺术手法,如艺术的重复和诗意的营造舒缓了影片的节奏,使作品时刻透露着诗意。通过文本分析进一步探讨诗意性的审美价值,试图为香港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样本,也为电影精神的传承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