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托尼•莫里森小说叙事艺术——关于《最蓝的眼睛》、《宠儿》和《苏拉》的一种解读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20208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1931-)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因其卓越的创作才华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莫里森是一位叙事艺术的大师。在其创作的小说中,她总能成功地选择并运用最恰当的写作手法来服务小说的主题。本论文选择莫里森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宠儿》和《苏拉》来研究该作家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来深化小说的主题。   本论文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莫里森生平成就以及其三部作品,即《最蓝的眼睛》、《宠儿》和《苏拉》。第二章主要分析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运用的多重叙述声音及人物故事对比等手法,说明小说家如何通过特定的叙事手法表明审美标准本应是多元的-少部分黑人内化白人标准是极其有害的。第三章讨论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的哥特式叙事以及内心独白等手法,说明小说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揭示黑人在惨绝人寰的奴隶制下扭曲的心灵,并且指出只有当黑人相互袒露心灵才能治愈伤害。第四章讨论小说《秀拉》中运用环形叙述和反讽等手法,说明小说家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叙述一个叛逆的黑人女性成为黑人社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的故事。最后一章为结论,对以上章节所讨论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说明在莫里森自己的小说中总能通过将叙述手法与小说主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叙事艺术很好地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其他文献
一百多年来,中国在经历了多次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战争并实现了民族独立后,逐渐打开国门,从接触了解西方社会,到有计划地学习和研究,再到紧密地合作和互动。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文化交
《暴力的孩子》系列小说被认为是一部成功的女性成长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女人从青年期逐步走向成熟。作者多丽丝·莱辛关注着这个名叫玛莎的小女孩的成长。成长小说在西方文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传至中国翻译界,在世界范围内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提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