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eme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49年以来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巩固,然而国内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仍留有残余,国际上的“三股势力”也趋于活跃,因而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仍面临挑战。在新时代里,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结合法治中国建设来对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培育就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从法治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问题进行了学术研究。在结构安排上,首先聚焦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以多元一体为特征的中华民族的产生和发展,论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同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全体中国公民,并对其国家属性和法治内涵做了分析。然后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中关于法治、民族团结和共同体的相关内容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做了简要概括,从而为本文科学地开展相关研究找到理论支撑。继而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演变及其遇到的挑战,指出了我国少数民族对作为自觉的“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汉族同样起步于晚清时期、成熟于抗战时期、巩固于社会主义阶段,但仍面临国内“两种民族主义”残余和国际“三股势力”渗透的双重挑战。再就是对比分析了苏联、美国、中国三种不同的国族认同构建模式,对苏联的“大拼盘模式”、美国的“大熔炉模式”、中国的“多元一体”模式做了简要论述,说明了苏联和美国有关政策的得失,论证了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最后,提出了法治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建议,从坚持依法维护民族团结、强化少数民族的法治教育、注重德法并举以文化人等三方面做了论述。一是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维护民族团结局面,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的法治化;二是要以宪法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法治教育的核心,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在全民族的义务教育阶段贯彻“五个认同”教育,努力营造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并切实发挥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容易受到“两种民族主义”残余的消极影响,在国际上“三股势力”日益活跃的态势下,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应当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坚持德法并举。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信息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可用于特殊环境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文中介绍了一种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以PIC单片机为核心,利用集成湿度传
依靠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大研究命题。基于此,通过构建扩展的CDM模型,利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要求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建
<正>一、有效教学理论的发展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有效教学强调课前、课中、课后的方方面面,以提
根据灌肠术原理和临床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详细介绍了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的上、下位机硬件实现,灌注液温度、灌注液液量等的精确算
<正> 当今时代,人作为设计消费的对象重新得到尊重,而不再是服从和适应,即使是在商业运作环境下的行为,也被冠以"文明"之称。商业如果要实现文明也必须要建立在人的自主选择,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现场对温度的控制越来越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现代工业现场的实时高精度温度监控系统;采用单片机C8051F020和PC机相结合,具有数据采集、数据显
<正>艺术创作就是在寻求、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艺术家黄月创作的花鸟油画作品,风格独特,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唯一的。中国的花鸟绘画成熟于中国的唐朝,距今已
<正>2018年8月14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国家方志馆主办,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协办,黑河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全国方志馆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