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污泥法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有一个很大弊端,即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成分复杂,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处置不当会导致环境二次污染。因而,针对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国内外学者经过探索与研究提出多种技术路线。其中,厌氧消化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是,污泥的难以降解性使该技术反应速率低、停留时间长、处理费用高。研究认为,水解反应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在厌氧消化前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水解速率,从而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本文选用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复配剂以及碱性环境下过氧化氢、碱性环境下过氧化氢复配剂四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进行破解,研究比较破解效果以及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预处理条件,并对后续的污泥脱水进行调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预处理的破解效果是:碱性环境下过氧化氢复配剂预处理>碱性环境过氧化氢预处理>碱预处理>过氧化氢复配剂预处理>过氧化氢预处理,确定了过氧化氢复配剂的最佳投量为20g/kgSS,过氧化氢的最佳投量为200g/kgSS,同样的破解效果,需要过氧化氢的投加量约是过氧化氢复配剂的10倍。碱性环境下采用氧化剂处理污泥的最佳条件是:污泥初始pH值11,过氧化氢复配剂投量20g/kgSS,与剩余污泥相比,COD溶出比从1.0%增加到21.75%,SS去除率为24.2%,VSS去除率为36.3%。将破解后污泥弃掉上清液,然后进行15d的厌氧消化处理,污泥的有机质去除率得到了提高。其中碱性环境下过氧化氢复配剂预处理污泥的效果最好,有机物去除率达到40.1%。与剩余污泥相比,预处理污泥在厌氧消化中总产酸量和总产气量提升。而碱性环境下过氧化氢复配剂预处理污泥的产酸量最高,且随着初始污泥pH提高而增大。碱性环境下投加200g/kgSS过氧化氢处理污泥,当初始pH为11时总产气量最高,将产气量提高64%;碱性环境下投加20g/kgSS过氧化氢复配剂处理污泥,当初始pH为11时污泥的总产气量最高,可将产气量提高73%。以预处理污泥和消化污泥为实验污泥,用PAC和CPAM进行化学调理。与未处理污泥相比,预处理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用同一种药剂对污泥进行调理时,预处理污泥的药剂最佳投加量大于剩余污泥。对于经过中温厌氧消化的pH=11条件下20g/kgSS过氧化氢复配剂预处理污泥,最佳PAC投量为3g/L,最佳CPAM投量为120mg/L,DS值提高到20.14%;对于厌氧消化的pH=11条件下200g/kgSS过氧化氢预处理污泥,最佳PAC投量为2.4g/L,最佳CPAM投量为150mg/L,DS值升至19.34%。通过比较发现,经过厌氧消化的pH=11条件下过氧化氢复配剂预处理污泥,在调理后污泥的脱水程度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