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倡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回归教育本质的生命化课堂教学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但作为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评价却在远离师生生命。因此,本研究根据小学生生命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本真性和体验性强的特点,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小学教育阶段,致力于呼吁课堂教学评价对师生生命的关注,旨在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的三个市(郑州市、开封市和濮阳市)为取样范围,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并结合访谈法。笔者走进真实的小学课堂,进行了非参与性观察,并与学校管理者、当地教育局领导、学校教师、小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当前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生命关注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一些生命失落现象:生命完整性的肢解、生命开放性的迷失、生命本真性的遮蔽、生命情感与体验的缺失。通过结合案例对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了生命在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失落的原因:评价主体对评价功能认识的偏差、评价结果的工具性及功利性、评价对象复杂性的忽视。本研究在对现实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生命教育理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生命化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建构进行了初步的设想:生命化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建构坚持立足生命存在、尊重生命特点、促进生命发展的理念;生命化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构坚持个性化、导向性、开放性和有效性的原则,遵循坚持促进师生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给师生生命个性的张扬留有空间、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涵的基本要求;生命化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的原则;坚持实证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人文性评价的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其具体实施的主体环节为初始自评、构建个性化评价标准、经常性自评,辅助环节为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