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敕修《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禁书运动基本结束,山东都一直与这场运动相始终。在图书征集阶段,山东先后三次共采进367种书籍;《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山东人著作546种,涉及300位山东撰者:在禁书运动过程中,共有34个山东人的70种著作被禁毁。另有51个山东人的92种书目在乾隆四十四年前已有但未收。由《四库全书》中所涉及到的山东书籍和撰者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放光彩的齐鲁文化,之后受经济、政治等各种原因的限制,一直略显低迷和不振,至明清已明显落后于文化极其繁荣的江浙地区。所以,《四库全书》中不论进献还是收录、禁毁的书目,数量最多的都不是山东。但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山东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辑录山东采进书目、《四库全书》所著录鲁籍书目、禁毁书目及未收书目,并对其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山东地域文化在《四库全书》中的地位,同时,分析《四库全书》对山东地域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