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诺嗪(Ranolazine)是由美国CV Therapeutics公司最新研发的部分脂肪酸氧化酶(pFOX)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雷诺嗪通常与盐酸成盐后使用,它有一个手性中心,但目前以消旋体形式上市。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雷诺嗪(Ranolazinehydrochloride)进行了含量测定并用手性色谱柱对其进行了拆分。为了阐明盐酸雷诺嗪在大鼠体内的吸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我们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单次给药后不同剂量盐酸雷诺嗪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
第一部分盐酸雷诺嗪的含量测定与手性拆分目的:研究盐酸雷诺嗪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与手性拆分,为对其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奠定色谱基础。
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诺嗪消旋体的含量;取盐酸雷诺嗪供试品适量,用甲醇溶解,调整流动相比例,确定检测波长,记录色谱图,并进行方法学考察。(2)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拆分外消旋盐酸雷诺嗪:选择不同的色谱柱,不同的流动相组成以及不同的流动相pH值,最终确定拆分的色谱条件。(3)盐酸雷诺嗪光学异构体的含量测定:按拆分的色谱条件分别对消旋盐酸雷诺嗪的两光学异构体定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
结果:(1)测定条件如下:色谱柱:RESTEKRC18;流动相:甲醇-水(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pH4.5)(55:45);检测波长:272nm;流速:1mL·min-1;柱温:35℃。重复性良好,RSD为0.9%。测得盐酸雷诺嗪原料药的含量为99.0%。(2)在下述条件下:色谱柱:CHIRALCELROD-R,(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高氯酸-高氯酸钠缓冲溶液,pH5.15)(90:10);检测波长:272nm;流速:0.4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μL盐酸雷诺嗪的两光学异构体可以达到完全分离,峰形对称。(3)色谱条件同(2),该方法重复性良好,RSD分别为0.4%和0.6%,经测定两光学异构体的含量分别为99.0%和99.5%。
结论:本文建立了盐酸雷诺嗪含量测定和手性固定相拆分外消旋盐酸雷诺嗪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可有效控制盐酸雷诺嗪的质量。
第二部分盐酸雷诺嗪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盐酸雷诺嗪浓度的RP-HPLC测定方法,比较单次给药后不同剂量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特点。
方法:(1)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生物样本中盐酸雷诺嗪的浓度。(2)色谱条件的确定:选择固定相,并对流动相的组成、配比、流速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佳色谱条件。(3)生物样本的预处理:取大鼠血浆,置具塞离心管中,加2倍量乙腈沉淀蛋白,涡流混旋振荡1min,离心10min(10000r·min-1),吸取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盐酸雷诺嗪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进行定量。(4)方法的专属性试验:取盐酸雷诺嗪对照品溶液、大鼠空白血浆、加入盐酸雷诺嗪对照品的空白血浆,按照已确定的色谱条件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5)标准曲线的制备与线性范围:取系列浓度的盐酸雷诺嗪对照品溶液,加入离心管中,氮气吹干,加入大鼠空白血浆100μL,涡流混旋,离心,取上清液,制得一系列空白血浆对照溶液,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盐酸雷诺嗪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6)定量下限(LLOQ):以标准曲线上最低浓度点的浓度定为定量下限,要求能够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浓度,或Cmax1/10~1/20的浓度。(7)提取回收率试验:取大鼠空白血浆,加入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盐酸雷诺嗪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5份,记录盐酸雷诺嗪的峰面积,另取等量的相同3个浓度的标准溶液,用甲醇稀释至同体积,同法测定,以二者峰面积的比值为提取回收率。(8)精密度试验:取大鼠空白血浆,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雷诺嗪对照品溶液制成低、中、高3种浓度的生物样品溶液,每个浓度5份,在一天内不同时间进行测定,计算方法的日内精密度;另配制上述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5份,连续三天进行测定,计算样品的日间精密度。(9)稳定性试验:取空白血浆100μL,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雷诺嗪对照品溶液制成低、高两个浓度(0.60,15.00μg·mL-1)各3个样本,考察其室温放置4h,样品预处理后室温放置4h、24h及经3次冷冻.解冻循环后盐酸雷诺嗪的稳定性。(10)盐酸雷诺嗪在大鼠体内吸收实验设计:取禁食12h自由饮水的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高、中和低剂量三组,每组6只,按50mg·kg-1。、25mg·kg-1、12.5mg·kg-1灌胃给予盐酸雷诺嗪原料药溶液,分别于0、5、10、20、30、40、50、90、180、360、540、720min经眼底静脉丛取血,每次取血3002,4000r·min-1离心10min,分别取血浆100zE,加200μL乙腈沉淀蛋白,涡流混旋1min,离心10min(10000r·min-1),吸取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各样品的峰面积,计算血浆药物浓度。(11)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分析:采用梯形法对血药浓度和时间数据进行处理,将三种剂量盐酸雷诺嗪灌胃后所得药动学参数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三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1)生物样品测定:最佳色谱条件为RESTEKCRC18色谱柱(5μmx250mmx4.6mm);二级管阵列检测器;甲醇一醋酸盐缓冲液(55:45);检测波长:272nm: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2)系统适用性试验: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盐酸雷诺嗪分离良好,血浆中杂质及内源性物质均不干扰测定,且灵敏度高,样品中盐酸雷诺嗪的理论塔板数均大于4000,保留时间为12.7min左右,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3)标准曲线的绘制:以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μg·mL-1)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实验数据经线性回归得知,盐酸雷诺嗪的血药浓度在0.125~2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132X+0.0893,r=0.9985(n=8)。(4)血浆中盐酸雷诺嗪的定量下限浓度为0.015μg·mL-1(5)血浆中盐酸雷诺嗪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7%±7.1%,99.0%±6.5%和101.5%±3.6%,RSD分别为7.9%,6.6%和3.6%。(6)血浆中的盐酸雷诺嗪低、中、高3种浓度样品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6.3%,12.0%和5.6%,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7.3%,14.8%和5.1%。(7)样品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含盐酸雷诺嗪的血浆样品室温放置4h,预处理后室温放置4h、24h和经三次冷冻-解冻循环后稳定,相对误差均在±15%之间,RSD%<15%。(8)大鼠口服三剂量盐酸雷诺嗪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12.5mg·kg-1盐酸雷诺嗪时,Cmax=(5.2±2.0)μg·mL-1,Tmax1=(22.5±5.0)min,Tmax2=(50.0±0.0)min,T1/2=(2.6±0.3)h,Ke=(0.00454±0.0041)min-1,AUC0~t=(20.1±6.4)μg·h mL-1,AUCt~∞=(20.8±6.5)μg·h mL-1,25mg·kg-1盐酸雷诺嗪时,Cmax=(6.4±1.6)μg·h mL-1,Tmax1=(22.5±5.0)min,Tmax2=(50.0±0.0)min,T1/2=(4.2±1.6)h,Ke=(0.0022±0.0044)min-1,AUC0~t,=(28.9±6.4)μg·h mL-1,AUCt~∞=(37.3±11.7)μg·h mL-1,50mg·kg-1盐酸雷诺嗪时,Cmax=(13.3±2.5)μg·mL-1,Tmax1=(22.5±5.0)min,Tmax2=(50.0±0.0)min,T1/2=(4.5±1.1)h,Ke=(0.0026±0.0105)min-1,AUC0~t=(62.8±11.2)μg·h·mL-1,AUCt~∞=(73.1±11.1)μg·h mL-1。(9)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梯形法和SAS软件对血药浓度和时间数据进行计算。经计算三个剂量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T1/2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0-t和Cmax,12.5mg·kg-1和50mg·kg-1,25mg·kg-1和50mg·kg-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2.5mg·kg-1和25mg·kg-1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建立了血浆中盐酸雷诺嗪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灵敏。药动学特征研究表明,盐酸雷诺嗪在大鼠体内吸收快,半衰期较长,吸收随剂量呈线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