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活性羰基的醛或酮与含有氧、氮原子的一类重要的化合物羟胺等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一类非常重要的配体——肟。它容易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因此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螯合剂备受大家的关注,它容易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的主要原因是肟类化合物所含的配位原子中O原子具有极大的电负性并且跟金属原子有较好的配位作用。在大量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发现肟类配体及其他们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很多方面都能表现出特异的性能:比如在功能材料、氧化还原性、催化活性等方面的应用,甚至某些肟类配合物具有相对优良的抗癌、抗结核、抗菌等药理作用。因此,制备肟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他们的性质、结构以及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对研究他们的作用机理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论文中,我们首先用4-氨基苯乙酮与硫酸羟胺反应合成了4-氨基苯乙酮肟;再利用4-氨基苯乙酮肟分别与3,5-二溴水杨醛、3-羟基水杨醛、4-甲氧基水杨醛进行反应,合成了三种新型的单肟化合物HL1、H2L2和HL3。用盐酸羟胺直接与4-甲氧基水杨醛发生席夫碱反应合成配体4,HL4;然后再用这些合成的单肟配体分别与过渡金属的乙酸盐发生反应,制备出它们的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性质表征。尝试各种培养单晶的方法,并在不同溶剂体系下培养配体与配合物的单晶,最终培养出4个单晶体,它们分别是:HL1、H2L2、HL3与铜(II)的配合物和HL4与镍(II)的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空间结构,其晶体学数据如下:HL1单晶数据,化学组成为:C15H12Br2N2O2,分子量为411.90,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晶胞参数:a=12.2181(11),b=15.0209(14),c=8.6640(7),α=90°,β=108.232(1)°,γ=90°,Z=4,V=1510.3(2)3,R1=0.0514,wR2=0.1149;H2L2单晶数据,化学组成为:C15H13N2O3,分子量为269.08,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7.0284(16),b=15.2097(15),c=14.5756(12),α=90°,β=118.545(2)°,γ=90°,Z=8,V=3316.2(5)3,R1=0.0531,wR2=0.1162;HL3-乙酸铜配合物Cu(L3)2单晶数据,化学组成为:C32H30CuN4O6,分子量为629.76,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0.3561(9),b=17.3002(16),c=8.3000(6),α=90°,β=101.399(2)°,γ=90°,Z=2,V=1457.7(2)3,R1=0.0454,wR2=0.0930;HL4-乙酸铜配合物N(iL4)2单晶数据,化学组成为:C16H16NiN2O6,分子量为368.37,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6.4406(8),b=18.356(2),c=8.2859(11),α=90°,β=124.633(2)°,γ=90°,Z=2,V=806.02(17)3,R1=0.0600,wR2=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