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展至大众化教育的层面,并且以高节奏的速度向前迈进,普及高等教育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然而,这种教育体制的转变在提供国民教育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需要社会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随之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再加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负面影响,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实际用工需求的大幅度降低。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状况以及就业矛盾,以往的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早已经不能适应上述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且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更高层次的需求,高校就业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从宏观角度而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大众对于高等教育的认可和参与热情,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种局面,亟待高校教育管理者转变思想,探索出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管理模式。针对以上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熟知的A学院为例,从改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管理工作角度出发做出了本研究。本文对于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体制的建构,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在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专著和论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后,笔者将中外就业指导及相关管理的理论进行了论述,从而总结出我国在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整体上存在的不足。随后,笔者以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其他管理学科中的“绩效管理”、“人职匹配”、“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生涯规划”为理论基础,分析出A学院大学生就业管理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就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主要从管理制度完善、机构建设及就业指导手段丰富等方面为契合点,旨在使A学院能够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就业管理服务体制,即“相互合作、准确定位、紧密衔接”的实施机构,“独立设置、双级管理、专家指导、师资优化”的管理机构,“职责制度明确、工作制度完整、人事制度保障、评估制度完备”的制度规范,希望借此能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制改革起到试点性的作用,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全面就业指导的同时,更为企业输送合格就业人才,从而构筑起高校与社会人才输送的桥梁。